『懶惰』與『悲傷』的關聯?這樣的心態會如何影響你的靈性!

在天主教的教義中,懶惰被列為七宗罪之一。它是最難以明確定義的罪行之一,因為它涉及多種不同的概念,包括心理、靈性、病理和條件狀態等。懶惰的定義之一是習慣性的缺乏努力,或簡單來說就是懶惰。從古至今,對於工作的美德的看法,暗示著不活動會邀請罪惡的來臨。正如某位名言所說:“因為撒旦總能找到些許麻煩,讓這些閒暇的雙手去做。”

懶惰的拉丁語“acedia”,在中世紀英語中被翻譯為“acciditties”,其字面意思是“沒有關心”。

懶惰的靈性涵義最初指一種對於女性和宗教信徒的影響,這使她們對自己對上帝的責任變得冷漠。在心理層面上,懶惰有許多特徵,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缺失,這導致了無聊、惡性循環、冷漠,及被動和遲緩的思維狀態。在生理上,懶惰表現為運動的停止,對工作的漠然,並以懶散、無所事事和無聊的形式出現。一些評論家認為,懶惰最準確的翻譯應是“自憐”,因為這既表現了這種狀態的憂鬱,也反映了其所基於的自我中心性。

天主教的看法

在《神學大全》中,聖托馬斯·阿奎那將懶惰定義為“對靈性善的悲傷”,以及“一種使心智變得無所作為的輕薄,這使良善的行為被忽略……如果這種情況過度壓迫人,便會使他完全遠離善行,則其影響就是惡。”根據《天主教教理》,懶惰甚至達到了拒絕從上帝那裡獲得快樂的程度,並對善良心懷厭惡。懶惰無視聖靈賜予的七種恩賜(智慧、理解、忠告、知識、虔誠、毅力和對主的敬畏),這種忽視會減緩靈性進展,忽略對鄰人的各種慈善義務,失去對上帝的敬畏。

不同於其他致命罪,懶惰是一種遺漏之罪,它體現為對於願望和/或行為的缺乏。

懶惰可能源自其他七宗罪中的任意一種。例如,因憤怒而忽略對父親的責任。亨利·愛德華·曼寧認為,雖然懶惰的狀態和習慣是一種致命罪,但這種趨向於懶惰的靈魂習慣本身不會是致命的,除非在某些情況下。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作品中探討了懶惰作為一種致命罪的性質,他在《煉獄》中遇到了懶惰的人,並由他的導師維吉爾解釋,懶惰可以被視為愛的不足的結果。

正教會的角度

在《聖經》中的《菲洛卡利亞》一書中,用“沮喪”一詞代替懶惰,因為落入沮喪的人將會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其他觀點

懶惰也被定義為未能完成應做的事情,然而在古代對這一罪的理解是,這種懶惰或缺乏工作僅僅是冷漠或無動於衷的表現。與此同時,這種冷漠可以被視為愛的不足。在情感和認知上,懶惰的邪惡表現為對世界、對他人和對自我的缺少感受。懶惰首先造成與世界的隔離,然後是與自我的隔離。

從各種不同的靈魂狀態中,懶惰不僅會破壞身體的生存,對其日常供養不加關心,還會使心智變得遲鈍,使人無法關注於重要的事務上。如此,懶惰會妨礙個人在正義事業上的進展,成為通向敗壞的道路。

根據彼得·賓斯菲爾德的妖魔分類,貝爾費戈是懶惰罪的首位惡魔。

心理學家威廉·巴克斯博士指出了懶惰與抑鬱之間的相似性。“抑鬱涉及對努力的厭惡,而懶惰的道德危險在於這一特徵。做出道德和靈性決策所需的努力,似乎特別不受歡迎和艱難。因此,懶惰的人便在罪惡的習慣中隨波逐流,堅信自己毫無意志力,而那些只尋求生物和環境原因以及醫療方案的人使這一觀點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

懶惰與悲傷之間的關聯似乎不容忽視,這種心態如何影響你的靈性與生活質量?

Trending Knowledge

為什麼無所事事會導致墮落?探索聖托馬斯·阿奎那對懶惰的驚人定義!
在天主教的教義中,懶惰被列為七宗罪之一,這是一種最難以定義的罪過,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觀念,從古代開始就被討論,跨越了心理、精神、病理和條件等不同的狀態。懶惰的其中一個定義是習慣性的不願意付出努力或懶惰。社會對工作的美德的看法,讓人明白通過不活動,個人可能會引來罪惡:“撒旦找到了一些惡作劇來為閒人做。” <blockquote> 懶惰的領悟與懈怠的曖昧,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久久無法打破的惡性循
懶惰真的能成為罪嗎?天主教的『懶惰』罪到底是什麼?
在天主教的教義中,懶惰被視為七宗罪之一,然而這種罪行卻是最難以界定的罪名之一。懶惰不僅僅是表面的懶散,它代表了一系列從古代以來的想法,包括心理、精神、病態和條件狀態等。懶惰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一種習慣性的不願意付出努力,或稱懶惰。從某種程度來說,懶惰的存在使人偏離了努力工作以支持社會的義務,這樣的觀點也進一步影響了人們對於神計劃的認識。有句話說得好:「撒旦總會找到一些壞事來誘惑空閒的雙手去做。」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