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被認為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並且也是長度排名第一或第二的河流系統,這一稱號與尼羅河之間存在爭議。以往,亞馬遜流域最遙遠的源頭被認為是在秘魯的Apurímac河源頭,然而直到2014年,一項研究驚人發現,真正的源頭應是位於秘魯Rumi Cruz山脈上的Mantaro河的源頭。這一發現讓全球的河流學者們都感到驚奇。
「亞馬遜河的源頭並不止於你我所熟知的地理知識,新的研究顛覆了我們長期以來的觀念。」
亞馬遜河的流域面積達到約700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排水盆地。即使在亞馬遜河進入巴西時,流量也只有五分之一,但這一點流量卻已經超過世界其他任何河流的流量。對於這一令人瞩目的現象,地理學家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提出了許多假設。
在談到亞馬遜河的名稱來源時,歷史學家通常會提到在16世紀時,西班牙探險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進行探險時,遭到了當地女性戰士的襲擊,這些女性讓他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女戰士,於是他將這條河流命名為「亞馬遜河」。
「每一個與這條河流相關的故事,都是一段等待被發掘的歷史。」
亞馬遜河的形成也有著漫長的地質歷史。據研究顯示,在過去的數百萬年裡,亞馬遜河的水流方向與現在恰恰相反,當時河流從西向東流,直到安第斯山脈的形成,才阻礙了它向太平洋的流動而改道向大西洋。這一點再加上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亞馬遜流域曾經存在著高度複雜的土著文化。
許多考古發現指出,亞馬遜流域在印加帝國之前就已經擁有了多個大規模的土著社會,這些社會利用環境並發展出高度複雜的技術以支撐超過300萬的土著人。這些文化透過選擇性耕作和火燒等方法來改變森林的生態,形成了如今知名的「黑土」區域,使得這片土地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大規模耕作。
「我們對亞馬遜流域的認知僅僅是冰山一角,無數的歷史與文化仍有待我們去探索。」
不過,自歐洲人初次登陸亞馬遜河以來,這片豐饒的土地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開發壓力。巴西政府在20世紀中期對於這一地區的開發掀起了狂潮,無數外來移民被遷入,嚴重改變了當地生態。現在在亞馬遜流域的發展規劃中,水壩的建設引發了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巨大關注,科學家警告說這些改變可能會給當地的社會和環境帶來無法挽回的影響。
在這片廣闊而神秘的土地上,亞馬遜河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對於自然界的理解。隨著新的發現不斷出現,我們更需重新審視曾經以為已經知曉的知識,面對這些變化,潛藏在這自然巨獸中的秘密究竟還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