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審判是聯合國對納粹德國戰敗代表所進行的歷史性審判。它不僅僅是一場審判,而是對於二戰期間納粹犯罪的系統性回顧。1945年到1946年間,22位納粹高層領導人與六個德國組織被控以侵略戰爭、戰爭罪和反人類罪,這一事件可謂是國際法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美國在這場審判中的關鍵角色,無疑地為事後的國際刑法樹立了重要的標竿。
紐倫堡審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判決被告,更是為了建立納粹罪行的無可否認的證據,提供給失敗的德國人一個歷史教訓。
政治、軍事及經濟領域中的納粹領袖被掏出來,讓世界看見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對於當時的盟軍來說,最重要的議題是如何在這樣的審判中,讓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領導者受到應有的懲罰。盟軍之間對於審判的方式存在著不同的意見。蘇聯希望舉行類似於1930年莫斯科審判的計劃,而英國則傾向於直接處決納粹領袖。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對於促成正式審判的需求越來越迫切。1945年六月,率先參與談判的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等國在倫敦召開會議,商討此事件的法律架構及審判方式。最終形成的《紐倫堡憲章》成為了審判的法律依據,標誌著國際刑法的開端。
美國首席檢察官羅伯特·H·傑克遜強調:追訴侵略罪是美國參戰的理由,也是民主法治的必要步驟。
紐倫堡的地點選擇有其特別的象徵意義,因為這裡曾是納粹集會的地方,進行審判的法庭設在位於美國佔領區的司法宮,這也賦予了審判更加的歷史與法律意義。
審判過程中,檢方和辯方皆分別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聚集了大量的證據。美國檢方專注於文件證據,這不僅增加了案件的可信度,也加強了審判的權威性。美國的目標是使納粹政權負責其所造成的罪行,同時教育世人認識這段歷史。
大約110,000份被捕獲的德國文件和46份舊的照片被納入證據中,以加速建立納粹罪行的驚人真相。
然而,整個審判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除了證據收集的困難外,各參與國之間對於法律解釋及程序的疑慮也導致了不少的延誤。特別是在翻譯及理解上,各國代表的語言能力差異使得溝通及論點的展開變得更加複雜。
最後,審判的結果實質上不僅是對個別納粹領導者的懲罰,也對整個國際法體系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追訴個人在國際法中的侵害行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些變革使得未來的國際刑事案件中,個人責任取代了傳統的國家責任,這一點至關重要。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禁會想:如何才能確保不再重蹈覆轍,讓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