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是一種主要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的癌症,常見於20到34歲之間的男性。儘管睾丸癌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在這個年齡段的男性中,卻是高危群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睾丸癌通常源於睾丸中的生殖細胞,最常見的類型是生殖細胞腫瘤,其中95%屬於這一類。這些腫瘤又可分為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等,其他類型還包括性索間質腫瘤和淋巴瘤。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未降睾(cryptorchidism)、家族病史及曾經有睾丸癌病史。
「全球每年大約有686,000例睾丸癌新病例被診斷,並導致約9,400人死亡。」
目前研究顯示,在年輕男性中,睾丸癌的年齡組別主要集中在20到34歲之間。這一現象的潛在原因包括:
睾丸癌的早期症狀通常包括睾丸內出現腫塊或腫脹。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信號:
「注意到這些症狀後,及早尋求醫療意見是至關重要的。」
診斷通常依賴物理檢查、超聲波檢查和血液測試來確定睾丸癌的存在。手術切除受影響睾丸並進行組織學檢測是確認疾病類型的關鍵步驟。治療方法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都是有效的,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即便在癌症已廣泛擴散的情況下,化療的治癒率亦高達80%。
被診斷為睾丸癌不僅對患者造成極大心理壓力,還可能影響到其家庭和社會生活。在應對疾病的過程中,患者和家庭都需要面對多方面的壓力,這包括對治療效果的擔憂、未來生育能力的顧慮及社交生活的挑戰。
睾丸癌已成為年輕男性健康的一大威脅,了解其高風險群體特徵及早期症狀對於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年輕男性是否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的身體變化與健康檢查,甚至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從而減少罹患睾丸癌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