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的政治版圖中,保守派主要由自由黨(Liberal Party)和國家黨(National Party)兩大黨組成的「聯盟」(Coalition)主導。儘管兩黨在地理選民基盤與政策上有所不同,卻能長期保持合作,令很多人不禁思考:分裂之後,這樣的合作關係為何依然持續?
自由黨與國家黨的聯盟起始於1946年,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22年的聯合政府。當時,中間派主要政黨國民黨因無法獲得絕對多數,於是與剛成立不久的農村黨進行合作,以保持執政地位。這樣的歷史背景讓兩黨在進行時的協調變得至關重要。
「雖然自由黨及國家黨在諸多政策上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合作模式確實為兩黨創造了持續的共贏局面。」
自由黨主要依賴城市選民,而國家黨則在鄉村與地區獲得人氣。雖然票倉不同,但二者在保守派陣營中占有相似的位置,這使得他們能在對抗主要對手工黨(ALP)的過程中形成合力。雖然兩黨在地方政府的關係會有所不同,但在聯邦層面卻幾乎始終保持合作。
分裂的歷史提醒我們,無論為何原因導致的一時分歧,在面對共同敵人時,政治利益的驅動常常能促使合作的回歸。例如,在2018年的聯邦選舉中,雖然自由黨因推薦國家黨的政策而遭遇挑戰,但最終兩黨依然保持了聯盟。
「在選舉期間,兩黨通常會進行聯合宣傳,這樣的策略不僅提高了選民的投票意願,還擴大了各自的影響力。」
此外,澳洲的偏好投票制度促進了自由黨與國家黨之間的合作。這一制度允許不同行政區域中的候選人進行三方競爭,即便是兩黨在某些議題上存在差異,它們也能夠靈活地調整彼此的選票偏好,在選舉中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過去曾有合併的提議,但在實際執行中卻遭到各方抵制。比如,1973年時,前總理威廉·麥克馬洪曾提出過合併的建議,然而受到了國家黨內部的強烈反對。這顯示出,即便是在合作的環境下,兩黨的不同依然存在,它們需保持各自的身份及特點。
在相對於地區的支持方面,自由黨通常在城市地區擁有較強的選民基礎,而國家黨則在農村地區獲得更多的選票。根據2022年的選舉結果,兩黨在每個選區的支持度差異明顯,加強了這種區域性的選民組成。但在城市的某些地區,如悉尼東部和墨爾本東部,依然可以見到聯盟的穩固支持,凸顯了兩黨合作的歷史根基。
即使在面臨民意考驗的時候,兩黨仍然能夠共同應對。這種執政技巧的磨練和相互間的支持聯繫使得二者在頻繁變化的政治環境中仍能保有穩定的立足之地,反映出聯盟的根基是相當堅固的。
「無論是在成功還是失利的選舉中,聯盟所展現出的團結始終是其成功關鍵。」
對於這種保守派聯盟的未來,無法預測的國內與國際變遷依然可能帶來挑戰,包括如何進一步適應現代選民的需求和擔憂。將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聯盟在不同議題上的協調將更加關鍵。
在可預見的未來,保守派黨之間的合作究竟能持續多久?這將成為未來觀察澳洲政治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