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1年成立以來,基礎生活原則學院(Institute in Basic Life Principles,簡稱IBLP)便持續吸引著大量追隨者。這個由美國基督教牧師比爾·戈薇德(Bill Gothard)創辦的非宗派基督教組織,旨在提供基於聖經的成功之道,通過各種研討會及社區外展計劃互動。顯然,IBLP昔日的某些研討會參加人數甚至高達2萬人,原因究竟何在?
研究IBLP的起源與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組織在創立初期便著重於親子與家庭責任的培養,這一點正好契合許多家庭對於道德指導及生活準則的需求。特別是在1970年代,IBLP提供的基礎青少年衝突研討會因其深入淺出的教導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使其參加人數屢創新高。
其次,IBLP推出的書籍及講座,更是將基督教的教義生動地帶入參與者的日常生活中。
父母和孩子共同參加的研討會不僅使參加者感到親密,還增強了社群感,讓人們對IBLP的信念及價值觀有更深刻的認同。2008年,隨著達智家庭(Duggar Family)在TLC頻道的獲得名氣,這個背景深入人心的家庭也帶來了新一波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對IBLP教義的熱烈探討。有關於IBLP的書籍、影片和研討會因而大受歡迎。
IBLP核心教義之一即為“權威的傘”理論。這是他們如何定義家庭及社會結構的根本概念。神是最大權威,隨之而來的則是父親、妻子及子女的層次結構。這樣的信念使家庭成員間產生一種安全感,並促使許多人願意參與他們的研討會,以獲得更多的指導與靈感。
IBLP教導,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恪守這些權威結構中的角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IBLP亦面臨某些爭議和挑戰。近年來,這個組織所面臨的性醜聞以及比爾·戈薇德的辭職,造成了他們支持度與參加人數的穩步下滑。好消息是,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家庭因渴望追求道德與靈性成長而活躍於這個組織之中。
IBLP或許未來可以透過更新其教學方法和社區活動來重獲信徒的支持。試著與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接軌,並向過往的風波道歉,都是未來吸引人群的關鍵措施。此外,調整講座內容,使其更具包容性與多樣性,亦有助於重建信任感和社區連結。
IBLP是否懂得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總體而言,IBLP的成功得益於其牧養理念、家庭圈層的凝聚力及與媒體的成功結合。然而,隨著爭議的浮現,該組織未來究竟考驗著的是如何能在變化的時代中繼續保持其影響力與吸引力。在這樣的環境下,您認為IBLP應該如何調整自我,才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