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U2的經理一度反對發行『With or Without You』?這背後的爭議揭示了什麼?

『With or Without You』不僅是U2活躍於音樂界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首情感深邃的搖滾情歌。儘管這首歌在商業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它背後的歷程卻充滿了爭議與挑戰。其實,U2的經理保羅·麥圭尼斯(Paul McGuinness)曾經對這首歌的發行表達過強烈的反對意見,認為這首歌的音色過於不尋常,不適合在廣播中流傳。這個決定引發了不少爭論,甚至影響了U2的歌曲選擇,反映了音樂創作與商業考量之間的緊張關係。

「我覺得這首歌在電台上聽起來過於奇特。」

'With or Without You'是U2的第五張專輯《The Joshua Tree》中的第三首曲目,於1987年3月16日發行。這首歌從某種程度上是關於愛情與自我掙扎的掙扎,表達了波諾(Bono)作為音樂家與家庭角色之間的矛盾心情。對於這首歌的第一版苦難的經歷,尤其是在創作的早期階段,U2的成員們曾多次試圖改編和調整,卻總是無法找到合適的方向。

因此,這首歌的錄製過程並不平坦。在早期的錄音階段,吉他手邊緣(The Edge)對這首歌的質量表示懷疑。他稱之為「糟糕」,並認為這首歌曲的形式過於傳統。貝斯手亞當·克雷頓(Adam Clayton)也指出,最早版本的旋律聽起來太「感情用事」,缺乏新意。這些負面評價最終令U2考慮放棄這首歌,儘管他們內心都知道這首歌的潛力。

「這首歌的秘訣在於超越了我們的期待。」

在一次關鍵的會議後,與U2密切合作的朋友加文·弗里戴(Gavin Friday)對這首歌感到強烈的支持,他的意見最終影響了樂團的選擇。保羅·麥圭尼斯的憂慮與弗里戴的直覺之間的衝突,也暴露了音樂行業中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微妙平衡。對於U2來說,這是一場關於音樂本質與市場反應的辯論,也是一個音樂經理人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藝術創作的深刻探討。

在音樂的創作中,U2不斷嘗試與尋找自我,而與音樂經理人的爭論不僅僅局限於這首歌的發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調整後,當邊緣獲得了一把「無限吉他」的原型,有了持續音符的可能,錄製過程步入了良好的運行軌道,最終使這首歌呈現出其獨特的聲音特質。這突顯了U2始終追尋音樂創新的無懈可擊,Mirroring蘊含的力量。

「最後的產出遠比預想的要神奇。」

最終,《With or Without You》成為了U2的一首經典,並幫助樂團突破了音樂創作和粉絲收聽之間的障礙。這或許是一個簡單卻深刻的提醒:音樂藝術的最終成果有時來自不斷的實驗與反思,也來自充滿挑戰的決策過程。每一段過程均以獨特的方式定義藝術創作,而這也正是U2的成功之道。

那麼,音樂經理人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角色應該如何界定,以兼顧商業利益與創作自由呢?

Trending Knowledge

如何一把危險的原型吉他改變了『With or Without You』的命運?
U2樂團的經典曲目『With or Without You』從未預想過會成為一張座標在音樂史上的高峰,尤其是在其創作初期。這首歌的背後有著曲折的故事,而一把名為Infinite Guitar的原型吉他,甚至幾乎頓時改變了它的命運。 在1985年底,U2團隊在替《The Unforgettable Fire Tour》創作新素材的時候,創造了這首歌的早期版本。在這段創作過程中,樂隊面臨了各
U2經典名曲『With or Without You』的神秘誕生故事,你了解嗎?
1987年,愛爾蘭搖滾樂隊U2發行了他們的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專輯《The Joshua Tree》,其中一首名為『With or Without You』的歌曲迅速成為經典。這首歌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音樂排行榜上獲得了第一名,並且是U2當時最成功的單曲。它的旋律撼動了無數人的心靈,背後卻是充滿了創作上的掙扎與突破。 <blockquote> 這首搖滾情歌最初由主唱Bono於
如何從音樂實驗到世界冠軍?『With or Without You』的製作過程揭密!
1987年,愛爾蘭搖滾樂團U2發行的單曲『With or Without You』成為全球知名的音樂作品。這首歌不仅是他們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成就了他們在音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本篇文章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這首歌的創作和錄音過程,並探索它如何從初期的音樂實驗走向世界冠軍。 初步構思與創作靈感 <blockquote> 1985年末,U2在一座名為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