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對HIV病毒認識的加深,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HIV所引起的神經認知障礙,這種障礙被稱為HIV相關神經認知障礙(HAND)。這是一種與HIV感染及其後期晚期AIDS相關的綜合症,通常表現為記憶、認知、行為及運動功能的逐漸衰退,特別在免疫力受到嚴重侵犯的時候。根據研究,HIV患者的腦部,尤其是前額葉和基底節,存在顯著的變化。
HIV相關癡呆症(HAD)的主要特徵是劇烈的認知損傷,伴隨著運動功能障礙、語言問題和行為改變。
研究表明,這些腦部異常可能源於HIV感染所導致的代謝性腦病。HIV通過感染單核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激活反應,這些細胞在受到感染後釋放多種神經毒素,導致腦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具體來說,這些損傷會影響到前額葉和基底節,這兩個區域在認知、記憶及情緒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指出,HIV對腦內的直接傷害妨礙了新神經元的生成,使得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
認知功能的損傷尤以注意力、記憶、語言流利度和視覺空間組織能力的下降為特徵。在一些研究中,HIV陽性患者顯示出與前額-紋狀體通路功能障礙有關的認知缺陷,這也是造成他們在執行某些認知任務時出現困難的原因。例如,HIV患者在辨識情緒表情方面的能力下降,尤其是感知恐懼的面孔,他們的辨識率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
此外,HIV還可以通過對大腦主要保護細胞的感染,干擾這些細胞的功能,進而引發神經細胞的死亡。由於感染的宏基因和小膠質細胞會產生毒素,導致神經元自我毀滅,這解釋了為何即使在無病症狀的HIV患者中,也能觀察到腦體積的減少。
HIV的感染部位主要為亞皮質和前額-紋狀體區域,這些區域的病理變化易於引發情緒和認知障礙。
在診斷HIV相關神經認知障礙時,醫生通常會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經問題,並通過病史調查和神經心理測試來確定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即使HIV相關癡呆症的進展狀況因人而異,如果未經治療,病情可能會惡化,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致命影響。
針對HIV患者的治療,現行的強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可能會延遲HIV相關癡呆的發生,並改善那些已患有相關疾病者的心理功能。此治療在發達國家受到了廣泛應用,並減少了HAD的發病率,但在某些地區的感染率仍然持穩或增加。
研究指出,HIV患者的認知缺損與CD4+ T細胞的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早期治療HIV有助於預防相關神經認知障礙的發生。
與此同時,神經影像學研究已經發現HIV患者的前額白質明顯降級,而基底節則出現了腫脹現象。在長期的HIV感染過程中,無論是孩童還是成人,腦內的結構性變化均可能發生,並且影響認知功能。
隨著我們對HIV所引發的腦部變化理解的加深,呼籲公共醫療機構重視疾病預防和早期診斷的必要性可能成為治療的關鍵環節。如何根據目前對HIV及其帶來的認知障礙的認識來制定更具有效性的治療策略,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