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網頁設計中,進步增強(Progressive Enhancement)已成為廣泛接受的策略之一。在這個策略中,網站的基本內容和功能是優先考量的,這意味著所有用戶,即使使用較舊的瀏覽器或較慢的網路連接,都能夠獲得基本的訪問權限。相較之下,對於擁有進階瀏覽器功能或更快速的網路連接的用戶,他們可以享受增強版本的網站內容。
“進步增強包括將展示語義與內容分開,讓每個用戶都能立即訪問最基本的內容。”
這樣的設計策略使得頁面的加載速度更快,對於搜尋引擎爬蟲來說也更有利,因為網頁的文本內容可以立即通過 HTML 原始碼加載,而不需要等待 JavaScript 行為來執行和加載資料。基於這一原則,許多網站內容是透過 HTML 這一「最低共同標準」來提供的,而其樣式和動畫則是通過 CSS 實現的,進一步的增強則可以透過 JavaScript 來完成。
進步增強這一術語最早由 Steven Champeon 和 Nick Finck 於 2003 年在 SXSW 互動大會上提出。在隨後的一系列文章中,他們進一步探討了這一概念,而這一策略的形成亦是因為對以往的「優雅降級」(Graceful Degradation)策略的反思而逐步演化的。
“在進步增強中,內容是以標記文件形式創建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最低的瀏覽器功能需求。”
優雅降級設計是針對最新瀏覽器進行設計,然後再調整以適應舊版本,但隨著網站內容的多樣化和複雜性,這種方法逐漸顯得有些不適應。反觀進步增強,則是將基本內容的可及性放在首位,因此即使某些技術不支持,網頁依然能夠保持可讀性和可訪問性。
進步增強策略有幾個核心原則,包括:所有網頁瀏覽器都應能夠訪問基本內容,基本功能應對所有瀏覽器可用,並且稀疏的語義標記應包含所有內容。而增強的布局則可以通過外部連結的 CSS 來實現,而增強的行為則依靠外部 JavaScript。
“基本內容永遠可用,無論用戶的瀏覽器支援程度如何。”
進步增強的網站本質上比傳統技術更具可及性和兼容性,這是因為這一策略要求基本內容永遠可供訪問,而不會被不支持的技術或腳本所阻礙。此外,使用稀疏標記的原則使得語音閱讀工具更容易獲取內容。
在速度與效率方面,進步增強設計可以讓客戶端選擇下載哪些頁面的部分內容,這能有效降低加載時間和數據流量消耗。舉例來說,在網速較慢的地區,客戶可以選擇僅下載基本的 HTML,而不必下載樣式表、腳本和媒體。
“進步增強有助於改善網站的搜尋引擎優化(SEO),因為基本內容對搜尋引擎爬蟲始終可用。”
這樣一來,由於基本內容始終可被訪問,基於進步增強的網站不會面臨因為 JavaScript 執行而導致的搜尋引擎索引問題,讓網頁的搜尋引擎排名得到改善。
當然,進步增強並非沒有爭議。一些批評者指出,進步增強在需要重度依賴 JavaScript 的用戶介面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支持者則認為,所有資訊型網站都應當使用進步增強,以便被搜尋引擎有效索引,這是在數位時代不可或缺的一環。
設計師們對於內容與展示之間的分離原則也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這種意見未必能完全符合現實,因此提倡更現實的觀點,即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
面對不斷變化的網際網路環境,進步增強策略提供了一種穩定且相對未來的網站設計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進步增強是否能夠繼續為我們的網頁設計提供有效的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