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傳染病,特別是空氣傳播的病毒與細菌中,外科口罩無疑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外科口罩通常被稱為醫療口罩,主要用作醫療工作者的個人防護設備。這種口罩旨在作為一個機械屏障,以防止穿戴者的呼吸道開口(鼻子和嘴巴)與周圍的環境直接接觸,減少呼吸道飛沫的傳播。
外科口罩透過阻擋大部分呼吸道飛沫,降低了病原體在社區中的傳播風險。
外科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阻擋因咳嗽、打噴嚏或談話而排出的呼吸道飛沫,從而保護佩戴者和周圍的人。雖然它們的過濾材料對某些病毒和細菌有過濾作用,但由於口罩與臉部之間的鬆弛貼合,外科口罩的保護效果無法與 N95 等過濾呼吸器相比。
研究顯示,外科口罩可減少流感等傳染病的感染風險,但這些研究的證據強度並不高。一項涉及超過 30 萬人的大型研究指出,外科口罩能在社區中降低病毒的傳播,而這可能與口罩過濾一些空氣顆粒有關。這些研究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口罩的質量差異。
外科口罩的設計通常是長方形,並具有褶皺以便更好地覆蓋鼻子到下巴的整個區域。外側通常是顏色較深的防液體層,而內側則是吸水層。在某些亞洲國家,口罩常被認為是文明行為,特別是生病人員為了避免傳播病毒而佩戴。
外科口罩不僅是醫療現場的必需品,也因應季節性流感和空氣污染而成為社會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防護裝備。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外科口罩的使用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因為口罩短缺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儘管政府和公共衛生機構積極推動社區層面的口罩佩戴,但是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依然有許多疑問與不安。
為滿足廣泛的需求,科學家們不斷探索能更有效阻擋病毒傳播的口罩設計,甚至開發出嵌入生物傳感器的口罩,可以實時檢測病原體。此外,針對口罩使用後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有研究聚焦於改善口罩的可降解性或回收利用的設計。
雖然外科口罩無法提供與 N95 或 FFP2 等型號相同的防護,但在醫療環境以及社區中,它們依然是減少空氣傳播疾病的重要工具。在我們面對未來可能的疾病威脅時,如何有效使用外科口罩並加強公共衛生常識,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