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的交叉領域,Anisotropic Terahertz Microspectroscopy (ATM) 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探測分子振動方面。這項技術的特點在於使用短脈衝的太赫茲輻射,其電場線性極化方向平行於材料表面。然而,許多研究發現,anisotropic
材料的物理特性會隨著方向而變化。這引發了科學家們對於這一現象的深入探討。
當一個線性極化的電磁波穿過均勻性材料時,其吸收量隨著極化角的變化而保持穩定。然而,在具有各向異性的材料中,這一情況卻並非如此。
各向異性材料的特性,如吸收率、折射率及導電性,會隨不同的空間方向而不同。當一束線性極化的太赫茲光束通過這樣的材料時,測量不同極化角度下的吸收情況將顯示出顯著的變化,這專門反映了材料的各向異性程度。
科學家們已經在單晶蔗糖、果糖、草酸及分子蛋白晶體等多個案例中展示了 ATM 的應用,這些實例充分反映了 ATM 技術在識別分子振動空間導向方面的強大能力。這些分子的內部結構能隨著材料的取向變化而改變其振動特徵,這一情形在分析包括蛋白質等生物分子時尤為重要。
ATM的研究與實驗主要依賴於太赫茲時域光譜(THz-TDS)。然而,受限於強太赫茲源和室溫靈敏探測器的可用性,這一技術的推廣亦受到影響。水分子在太赫茲範圍內的吸收特徵強烈,使得在研究時對太赫茲源的需求加大,尤其是當需使用需超低溫的探測器時,這對於許多研究人員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透過使用更為普遍可獲得的紅外探測器來繞過這些技術性障礙,ATM的發展方向與技術越來越成熟。
根據 ATM 的不同設計,技術可以分為“旋轉樣品”和“固定樣品”。旋轉樣品的技術要求將樣品在太赫茲光束的焦點地區旋轉,這對於許多大樣本(如 0.1 至 1 厘米)是十分有效的。相對之下,對於需要在特定環境下隔離的樣品來說(如蛋白晶體),固定樣品的技術就顯得更為合適。
固定樣品 ATM (SSATM)被視為更“理想”的技術方案。透過在時間域光譜設定中將線性極化的太赫茲光束沿著垂直於其傳播方向的平面進行旋轉,SSATM 能在不同的極化角度下測量材料的各向異性。
該技術能做到每個角度下保持相同的電場強度,從而更準確地量化材料的特性。
這一進展意味著 ATM 不僅能滿足對高靈敏度的需求,也能考量材料在特定環境條件(如水合、超低溫或低壓)下的性質,這對於探索生物樣本的振動特徵有極大意義。
ATM 在結構生物學、DNA 和蛋白質的分子指紋識別、以及藥物發現領域均發現了許多應用。此外,這項技術在深入研究蛋白質的動態特徵上更是無可替代。許多結構變化在太赫茲範圍內的頻率下發生,因此,ATM 能夠精確地測量這些微妙的變化,揭示出分子如何運作。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或許能夠解開更多有關生命過程的奧秘以及材料的各向異性行為。
鑑於 ATM 的獨特性能和潛在應用,科學界必須思考,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一技術認識物質的根本性質與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