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鴉片危機被稱為「當代最具破壞性公共健康災難之一」。這場危機源自於醫療處方和非法來源的交織,並且分為三個浪潮。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調查,第一波浪潮從1990年代末開始,當時醫生越來越多地開立鴉片類藥物進行疼痛管理,導致後來幾年鴉片類藥物的整體使用量上升。在之後的歲月裡,非法海洛因和合成鴉片的使用也隨著而來,並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危機。
在2023年1月底的12個月期間,美國約有109,600人因藥物過量死亡,平均每天達到300人。
鴉片的使用已經從一開始的醫療需要轉變為廣泛的濫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狀況、健康行為和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導致了較高的死亡率。根據統計,青少年中的鴉片使用顯著增加,處方藥的使用率超過了除了大麻以外的所有違禁藥物。
鴉片是一類強效、上癮性強且價格低廉的藥物,包括鴉片類(如嗎啡和可待因)、羥考酮(OxyContin、Percocet)、氫可酮(Vicodin、Norco)和芬太尼(Fentanyl)。雖然鴉片在急性疼痛治療中有效,但對慢性疼痛的療效則不如人意。臨床指南建議在無其他安全替代品可用的情況下才使用鴉片來治療慢性疼痛,因為其風險往往超過了潛在好處。
2018年,美國的鴉片處方率為每100人51.4處方,折合為超過1.68億的鴉片處方。
然而,這些藥物的高風險和過量風險使得這一問題逐漸惡化。即使大多數美國人使用處方鴉片並不認為自己在濫用,但其實際情況卻相當嚴重。2018年,接受鴉片處方後,有約1030萬人最終濫用藥物,47,600人因過量而丟命。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鴉片危機經歷了三波浪潮,每波浪潮都伴隨著不同形式的濫用及死亡。第一波浪潮是由於大量開立處方藥物所導致,隨著醫生對這些藥物的使用態度轉變,開處方的增加導致了藥物濫用的上升。
第一波浪潮於1990年代開始,當時鴉片類藥物被廣泛用於疼痛管理。
在這一階段,對於慢性疼痛的認識逐漸加深,醫療界開始鼓勵將疼痛視為第五個生命體徵,這使得鴉片類藥物的處方激增。從1990年到1999年,鴉片處方總數從7600萬增至約1.16億,讓它們成為美國最常開的藥物類型之一。
第二波浪潮始於2010年,特徵是海洛因的使用和過量死亡的激增。這一時期,海洛因的使用人數幾乎翻了一倍,價格的下降使許多人轉向這種更便宜及更強效的替代品。
第三波浪潮出現在2013年,主要是與合成鴉片相關的死亡率上升相關,特別是非法生產的芬太尼。這種在2016年開始進入市場的物質,讓死亡人數持續上升。
專家指出,從2016年開始,美國已經進入第四波浪潮,這一波浪潮的特徵是多重物質使用的增加,特別是如安非他命和可卡因的使用。在這一波浪潮中,合成鴉片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新型毒品的使用卻使得死亡率不斷上升。
鴉片危機被形容為「獨特的美國問題」,這與美國的醫療系統結構有關。大多數社會保險計劃只會對藥物支付,而非更昂貴的療法,使得處方藥物的開立成為醫療者的首選。
根據專家的說法,美國的鴉片處方率比其他發達國家如德國或加拿大高出40%。
儘管自2012年以來,處方鴉片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數字依然高企。2017年,每100名美國人仍有58個處方了鴉片。
鴉片類藥物的濫用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和經濟問題,而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面對這樣一個深遠的危機,我們是否能夠找到解決方案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