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GPRS的誕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GPRS,即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作為第二代(2G)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網絡的重要擴展,通常被稱為2.5G技術。自從2001年初次部署以來,GPRS便革新了人們的移動數據使用體驗,讓我們得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充分享受各類數字服務。
這項技術讓移動數據傳輸不再需要撥號,實現了“隨時在線”的概念。
GPRS的推出,使得網上衝浪、電子郵件查看、WAP服務及多媒體信息服務(MMS)變得更加便利。通過其理論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6–114 kbit/s,GPRS的速度相比較於舊式的CSD(電路交換數據)有明顯提高。這種技術利用了GSM系統中未使用的時分多重接入(TDMA)信道,以提高傳輸的效率。
GPRS作為一種最佳努力服務(best-effort service),意味著用戶的吞吐量和延遲會隨著共享該服務的其他用戶數量而變化,這與電路交換技術保證的質量服務(QoS)不同。此外,GPRS不按上線時間計費,而是根據實際傳輸的數據量進行收費,這一做法至今仍成為標準。
GPRS的核心網絡提供了2G和3G移動網絡將IP數據包傳輸至外部網絡(如互聯網)的能力。GPRS體系結構是GSM網絡交換子系統的整合部分,從而使得不同的移動設備能夠高效地互聯。
GPRS擴展了GSM的分組電路交換數據能力,支持以下多種服務:
使用GPRS進行的SMS發送速度可達每分鐘約30條,這遠遠超過普通GSM的6到10條。
GPRS作為GSM的擴展,運行於2G和3G的GSM頻段。具體的運作頻率取決於設備、位置及當地的規範。
GPRS支持幾種協議,包括互聯網協議(IP)及點對點協議(PPP)。儘管PPP通常不由移動運營商支持,但在特定情況下,仍能透過調製解調器為連接的電腦提供IP通道。
支援GPRS的設備分為三個類別:
例如,Class A設備需要同時服務於GPRS和GSM網絡,這就需要兩個無線電。因此,大多數GPRS移動設備實際上是Class B。
在GPRS誕生之前,GSM主要針對語音通話設計,其數據傳輸的能力非常有限。當傳統的電路交換數據技術(CSD)面臨無法滿足越來越高的移動數據需求時,GPRS的出現恰逢其時。它顯著提高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和效率,並且開啟了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新局面。
根據一項研究,GPRS的開發者Bernhard Walke及其學生Peter Decker被認為是GPRS的發明者,這一技術為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自GPRS推出以來,儘管隨著EDGE及3G技術的發展,其地位相對下降,但GPRS為後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並成為許多現代移動數據服務的基礎。
如今,隨著5G的來臨,移動通信技術的演變再度攀升。但在GPRS的輝煌歷史中,它如何改變了我們與世界的聯繫方式,這是否讓我們思考未來的通信技術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