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切牙低礦化症(MIH)是一種影響恆牙第一磨牙和切牙的琺瑯質缺陷。根據報導,這種發展性疾病在全球的盛行率達到12.9%,通常發現於10歲以下的兒童。這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孩子可能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並且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的公共健康問題。
MIH的發生是由於琺瑯質在成熟期的礦化不足而造成,這與牙胚的功能中斷有關。研究顯示,圍產期和產後因素,如早產、某些醫療狀況、發燒和抗生素使用,均與MIH的發展有關。此外,近期的研究也暗示遺傳和/或表觀遺傳變化可能是導致MIH的重要因素。
MIH的琺瑯質顏色可能顯示為黃色、棕色、奶油色或白色,這使得這些牙齒有時被稱為「起司磨牙」。
對於受影響的兒童而言,MIH可能導致美觀上的困擾,進而引發他們及其父母的焦慮。儘管受影響牙齒的琺瑯質透明度存在差異,但在厚度上並未顯著改變,與琺瑯質發育不全有所不同。由於琺瑯質礦化不足,MIH的兒童更容易罹患蛀牙,且蛀牙的發展速度也較快。
MIH的表現會有很大差異,常見的現象是同一顆磨牙的琺瑯質可能受到影響,而對側的磨牙則可能沒有受到影響或僅有輕微缺陷。MIH牙齒的損傷通常顯示為不同顏色的斑點,而且這些病變通常呈現不對稱,並且有明顯的界限。
MIH患者中,後發性破壞(PEB)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特徵,尤其在重度受影響的情況下。PEB的發生率可能因為咀嚼時對易受損琺瑯質施加的壓力而增加。由於這種情況,MIH受影響牙齒的損傷比健康牙齒更容易發生。
MIH牙齒的蛀牙風險增加,這是因為其琺瑯質的性質發生了改變,變得更加多孔且硬度降低。此外,由於口腔衛生時可能感到敏感,患者避免刷牙,導致蛀牙惡化。
一些兒童也可能因為受MIH影響的牙齒更難以麻醉,這可能讓他們在接受牙科治療時感到恐懼和焦慮。
诊断MIH需排除其他琺瑯質不透明的原因,例如蛀牙和氟斑牙等。診斷的理想年齡是八歲,這時大部分的恆牙第一磨牙和切牙已經萌出。肇因因素包括圍產期的罕見情況,且許多學者認為MIH的發展受多种因素影響。
在早期發展階段,對於MIH的預防非常重要,因為受損的牙齒更容易蛀牙和遭受後發性破壞。適當的飲食建議和使用含氟的牙膏,有助於減少這些風險。對於外部刺激反應的專業氟化氨也可能有所幫助。
而在治療方面,MIH受影響的幼兒年齡通常需要進行更頻繁的牙科治療,特別是對於可能出現痛感或敏感性等問題的牙齒。治療的選擇相當複雜,需考慮病情的嚴重性和患者的社會背景等因素。
總結來看,MIH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影響著大約12.9%的兒童,並且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可能的長期影響。這個情況的普遍性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該如何改善現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幫助這些孩子獲得更好的口腔健康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