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唐納德·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成為總統當選人,這一過渡時期的開始卻伴隨著爭議重重。特朗普在2024年12月17日由選舉人團正式選舉產生,並於2025年1月6日由國會聯合會議確認。特朗普的過渡期將於2025年1月20日就職典禮結束,但從過渡期的準備到目前的進展,卻一直成為討論的焦點。
特朗普在2024年大選後的過渡期,被許多媒體質疑其有效性和合法性。
特朗普在3月12日被確定為共和黨的預期提名人,並在7月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正式接受提名。隨後,特朗普於8月16日宣布他將成立過渡團隊,由曾任小企業管理局局長的琳達·麥克馬洪和億萬富翁霍華德·盧特尼克擔任聯合主席。
儘管如此,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成立時間被認為往常略晚。一般而言,總統候選人在春天便會開始規劃過渡期事宜,但特朗普在應對過渡時卻未能充分準備,讓外界感到不安。
特朗普於10月拒絕簽署有關道德與披露的標準協議,這一舉動引發了對其過渡進程的質疑。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特朗普團隊的內部道德協議相比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的團隊更加寬鬆。此外,直到特朗普正式簽署協議之前,聯邦總務管理局將無法提供過渡所需的支持,例如辦公空間和IT設備。
媒體報導稱此延遲是“一個重大而不必要的”國家安全風險。
政治上的不和諧還表現在特朗普團隊內部,霍華德·盧特尼克的潛在利益衝突也引發了不小的緊張情緒和對這一過渡工作的批評。
在特朗普當選後,喬·拜登表示支持和平的權力轉移,並於11月13日在白宮會見了特朗普。此前,特朗普已經告訴媒體,更加期待與拜登的會面,確保過渡期的平穩。
特朗普表達了對拜登努力的感謝,並重申了“順利過渡”的重要性。
過渡團隊還計畫了一系列國際交流,特朗普在2024年12月7日赴巴黎參加恢復改建的巴黎聖母院的活動,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會談。
這一外交行動彰顯了特朗普即將履新所預期的全球影響力,同時也讓人們期待他在政策方向上的改變。
特朗普於11月開始提名內閣人選,然而,他的多名提名者,如被提名為國務卿的弗洛里達州參議員馬可·魯比奧,以及曾參選2024的羅伯特·F·肯尼迪被批評為不當任命。潛在的利益衝突和過去爭議都使特朗普面臨著監督壓力。
特朗普的內閣提名中,許多候選人都在過去的選舉中有著與共和黨的緊密聯繫。
例如,參議員馬可·魯比奧曾與特朗普有過多次正面衝突,然而目前卻被提名為國務卿,這一決定讓外界質疑他的真正意圖。
隨著特朗普的過渡期進一步推進,國內外都對他的政策方向與人事任命充滿期待。在他即將就任的關鍵時刻,特朗普到底能否有效整合團隊,推進政策,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特朗普能否克服爭議,進行一個平穩的過渡並有效執政,將是未來幾年的一大考驗。
在這令人矚目的期間,我們不禁思考:特朗普的過渡期究竟會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影響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