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影響鼻子、喉嚨、鼻竇以及喉頭等部位。許多人在暴露於感冒病毒後的兩天內就會出現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頭痛及發燒,並且通常在七到十天內康復。然而,某些症狀可能會持續長達三週,偶爾一些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也可能發展為肺炎。
超過200種病毒株被認為是導致感冒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和腸病毒。
感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或接觸被感染者分泌物的物體,再經手接觸到口腔或鼻腔。特定的風險因素,包括在幼兒園等密閉空間中待時間較長、睡眠不足及心理壓力等,都加大了感冒的感染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感冒的症狀主要是由於身體對感染的免疫反應,而非病毒本身造成的組織損傷。
研究發現,感冒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分泌物或接觸被污染的物體來進行傳播。然而,哪一種傳播方式最為重要尚未確定。感冒病毒的存活能力很強,以鼻病毒為例,可能在環境中存活超過18小時。這意味著,當人們觸摸到這些污染物品後,可以將病毒帶到他們的眼睛或鼻子,進而導致感染。
在幼兒園和學校,由於許多孩子的抵抗力較低及衛生習慣差,感冒感染十分普遍。
能夠妨礙感冒傳播的因素還包括人群聚集及社交互動,比如在飛機上或醫院的環境。雖然並沒有證據表明商業飛行過程中空氣的再循環會導致病毒的傳播,但在人與人密切接觸的地方,感染的風險明顯增加。因此,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與感冒患者保持距離,是預防感冒的重要策略。
感冒的典型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及喉嚨痛。有關報告指出,大約40%的患者會出現喉嚨痛,50%則會出現咳嗽及肌肉疼痛。對於成年患者而言,發燒的情況較少見,但在嬰兒及幼兒中則常常出現。通常,感冒會在暴露後一天內出現疲勞感、乾咳、流鼻水等症狀,並在暴露後的兩到四天內達到高峰。在經過七到十天後,大部分人通常會康復,然而某些症狀如咳嗽可能持續更久,部分患者甚至會經歷後病毒性咳嗽。
感冒主要是由於各種病毒所引起,但鼻病毒是最為常見的原因,約占全部感染的30%至80%。其他常見的病毒還包括冠狀病毒、腺病毒等。經常存在超過一種病毒的感染,這使得對於感冒的診斷及治療變得更為複雜。至今,感冒的病毒變異速率很快,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尚無針對感冒的有效疫苗的原因之一。
目前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能夠治療感冒,而常用的抗生素無法對抗病毒感染。
目前對於感冒的維持與療法,主要是對症處理,例如服用止痛藥及退燒藥,保持充分的水分攝取及休息。事實上,許多感冒的緩解效果可以解釋為安慰劑效應。即便如此,某些補充劑如鋅可能有助於縮短感冒的持續時間,但需在症狀出現的初期使用。
感冒雖然通常是輕微而自限性的疾病,但仍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大多數成年人每年會感染兩到三次,而學齡兒童每年可能會感染六到八次。由於感冒的傳播途徑廣泛,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了解感冒的機制,無疑是減少感染的重要方式。那麼,在這樣一個流感高發的季節裡,你最近接觸過感冒患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