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随着抗药性感染的增长,这些抗生素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带您了解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起源、用途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其如何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
碳青霉烯类药物原本是从天然来源中获得的,尤其是来自于土壤细菌的产物。
碳青霉烯类的特性主要源自于其结构。最早发现的碳青霉烯是来自于Streptomyces cattleya的thienamycin,这是一种天然衍生的产物。这些抗生素具备广泛的抗菌活性,尤其在抵抗多重药物抗性(MDR)细菌方面尤为有效。碳青霉烯类的药物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来给予,因为它们在口服时的生物利用度不高。
这些抗生素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医疗用途:
碳青霉烯类如ertapenem被推荐用于治疗社区获得的轻至中度腹腔内感染。
2015年的一项系统性评价显示,女性患者中使用doripenem有助于提升治疗尿路感染的成功率。
对于尚未建立的医院获得性或呼吸器相关肺炎,碳青霉烯如imipenem和meropenem被推荐作为第一线治疗选择。
对于延伸范围β-内酰胺酶产生的肠道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碳青霉烯被认为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碳青霉烯的广泛抗菌活性使其成为当前医疗中对抗多药耐药细菌的重要武器。
虽然碳青霉烯类对抗大多数肠道细菌有效,但随着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如Klebsiella pneumoniae
及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临床治疗面临重重挑战。
根据报导,2011年后不断增加的β-内酰胺酶产生率使得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变得愈加严重,这让临床医生陷入了两难之中。
碳青霉烯类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并且可能导致癫痫等副作用。这对于那些以食用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为主的患者尤为重要。
随着碳青霉烯抗生素的需求激增,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如何克服增长的抗药性,并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来应对不断演变的细菌威胁。
我们是否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战胜抗菌药物的抗药性挑战,举行一场人类与细菌之间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