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航行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是「图表基准面」,它是水位面,作为水深显示和潮高预测的起点。图表基准主要基于一些潮汐相位来定义,这些相位通常称为潮汐基准(tidal datum)。本文将探讨图表基准的概念及其对航海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潮汐数据来支持更安全的海上作业。
图表基准的定义有助于确保所有预测的潮高均为正值(或为零),从而避免潜在的模糊性。
图表基准的定义包括最低天文潮(LAT)和平均低水位(MLLW)等几种常见的潮汐基准。 LAT是指在平均气象条件下,能预测的最低潮位,而MLLW则是指在19年的观测期间内每天录得的最低潮的平均水平。这些基准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水深,还能影响到航行的安全。
最低天文潮(LAT)是能在不同天文和气象条件下进行预测的最低潮位,而最高天文潮(HAT)则是可以观察到的最高潮位。这些潮汐指标可为沿海地区的船舶导航提供必要的信息。
平均高水位(MHW)是过去几年间所有日常高水位的平均,而平均低水位(MLLW)则是19年内的每天最低潮位的平均。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资料,这一计算周期能够准确反映潮汐的变化,为潜在的海上航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美国潮汐数据的19年周期被称为国家潮汐基准时期,这一安全指标将在海上导航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国家水文机构已在建立以1980年大地测量参考系统(GRS 80)为基准的图表基准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使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直接适配潮汐数据,从而提高了海上航行的精准性。
航行图表和潮汐表中列出的深度和水位高度相对于图表基准。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船员可以计算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水深,这对于防止船只触底至关重要。尽管如此,使用不同坐标系统(如重力基准和其他基准)时,将会导致水深计算的错误,因此准确性非常重要。
海洋环境不断变化,气候影响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也对潮汐数据的准确性带来挑战。海洋学家和水文专家需要继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修正,以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因此,了解及掌握这些潮汐数据的变化,将对未来的海上航行至关重要。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潮汐数据来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