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首次问世以来,Oblique Strategies这个卡片游戏方式由音乐家和艺术家Brian Eno与多媒体艺术家Peter Schmidt共同开创,成功地激发了艺术界尤其是音乐界的无尽创意。这些印刷于黑盒中的卡片,不仅仅是创作工具,更成为文化现象,深深根植于音乐制作的各个角落。
每张卡片都提供了一个挑战性建议,旨在帮助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打破创作障碍,鼓励横向思考。
Oblique Strategies的起源可追溯至1970年,当时Peter Schmidt创造了一个名为「The Thoughts Behind the Thoughts」的盒子,里面包含55个印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工作室中堆积的旧印刷品,并持续被Brian Eno所珍藏。随着时间的推移,Eno也展开了类似的计画,他在1974年将一系列手写的建议整理成竹制卡片,命名为「Oblique Strategies」。两者在内容上有着惊人的重叠,于是在1974年底,Schmidt和Eno决定将这些创作整合为一套卡片,并对外开放销售。
这套卡片经历了三次限量版印刷,直到1980年Schmidt的突然去世,使得卡片变得相当稀有和昂贵。随后,随着公众的兴趣不减,Eno于2001年再次推出了新的Oblique Strategies版本,这些卡片的数量和内容随着不同的版本而略有变化。
这些卡片演变自对我们所做事情的原则的观察,有时是事后认识,或在当时被确认,或被具体公式化。
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条提议、格言或评论,可用来打破僵局或困惑。例如:使用旧理念、明确陈述问题、单一元素、询问朋友意见等。这些建议不仅限于音楽创作,也适用于更广泛的创意过程。在2001年版的导言中提到:
这些卡片可以作为一整套使用,或在面对困境时随机抽取一张信赖的卡片,即使这张卡片的适用性并不明确。
Oblique Strategies在流行文化中也有许多提及,例如在电影《Slacker》中,有角色向路过的行人发放卡片。策略包括「将错误视为隐藏的意图」、「放大最尴尬的细节」等。此外,英国乐队R.E.M.在他们的歌曲《What's the Frequency, Kenneth?》中引用了与Oblique Strategies相关的语句,甚至在1998年的《Diminished》中也提到了它们。
除了流行音乐,Oblique Strategies还被多个乐团使用,像是Coldplay在录制专辑《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时就参考了这套卡片。法国乐团Phoenix和德国音乐家Blixa Bargeld也在各自的创作中运用过类似的方法。 B-52's、Bauhaus等知名乐队同样利用Oblique Strategies来进行音乐创作。
「当我遇到心理障碍时,我会立即指导学生参考墙上的Brian Eno的Oblique Strategies卡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Oblique Strategies的版本也不断变化,最新的限量版于2013年发行,颜色从黑色变为深红色,深受粉丝喜爱。这些卡片不仅限于音乐界,还扩展至各种创意领域,包括视觉艺术、文学,甚至足球等。
在当今的创作中,Oblique Strategies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这套系统鼓励创作者挑战常规思维,开启创意思路,让他们在质疑中探索无限可能。
由于其强大的创意促进功能,Oblique Strategies的影响力依然遍及音乐界及其他文化创意领域。随着新世代创作者的涌现,这些卡片的方法论是否能够持续激发未来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