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又被称为血液稀释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防止或减少血液的凝固,从而延长凝血时间。这类药物被许多人因为各种疾病而服用,包括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和心脏病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出血风险,特别是在进行手术的情况下,这是每位病人及其医疗团队必须谨慎考量的问题。
抗凝剂是一类紧密关联于抗血小板药物和溶栓药物的药物,意在阻止血液凝固后的不同过程。
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干预血液凝固的过程,一般来说会阻止某些凝血因子的活动。这些药物在医疗界的应用非常广泛,包含旧有的华法林及肝素等药物,以及较新的直接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等。这些药物被用来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然而,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即将进行手术之前,需量测出血风险。
手术时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出血。接受过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非重大或重大出血事件。许多专家建议在手术前与患者讨论凝血状况,以便在经过风险评估后作出是否停用抗凝剂的决策。
进行手术的患者需考量抗凝剂的使用,并规划必要的变更以降低出血风险。
在计划手术之前,医生通常会根据不同抗凝剂的特性,考量手术的类型及其相对风险。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牙科手术,持续使用抗凝剂可能是可行的。但在需要进行大范围切口的手术中,则可能需要在手术前几天暂时停用抗凝剂。
许多医学研究表明,停用抗凝剂的确能降低出血风险。然而,这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尤其对于有心房颤动或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需要医疗团队仔细评估每位患者的个体风险,例如使用HAS-BLED或CHA2DS2-VASc指标来预测出血可能性。
某些食物和补充剂具有促进或抑制凝血的效果。比如,某些草本植物、鱼油、大蒜等被认为可能增强抗凝剂的效果,而深绿色蔬菜则可能干扰抗凝剂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应避免摄入这类食物,以保持抗凝剂剂量的一致性,确保手术安全。
为了处理术中突发的出血事件,医疗机构通常设有逆转剂。在使用华法林时,临床常用维生素K或新鲜冻结血浆来逆转其效果。而对于新型的直接抗凝剂则需额外注意,因为目前市面上的逆转剂仍然有限,治疗上操作必须非常谨慎。
当患者在考虑手术时,抗凝剂的使用会成为重要的议题。医疗团队需评估抗凝剂的持续状况对手术的影响,并与患者充分沟通风险与益处。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了解自己血液状态及即将进行的手术是否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手术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明确了解抗凝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