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吸烟与健康损害之间的更深层次关联,这一发现加强了在魏玛共和国的反烟草运动,并促使国家支持的反烟运动展开。从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国家的早期反烟运动已经逐渐建立。在纳粹德国的1933至1945年期间,反烟运动被广泛宣传,尽管在1890年至1930年间,美国某些州与英国通过的法律比德国的更为严厉。战后,在1941年后,纳粹政府对反烟运动的支持被限制,尽管当时德国的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强有力的反吸烟运动,但政策却显得没有连贯性和有效性,许多措施被规避或忽视。
“纳粹反烟草运动的措施虽多,但却未能显著改变吸烟者的人数。”
许多纳粹领导人谴责吸烟,部分人公开批评烟草消费,而另一些人则公开吸烟,否认其危害。尽管纳粹政府对烟草控制的政策并不一致,默认了吸烟的流行,但早期的研究却证明了吸烟的益处——尤其是在健康方面。希特勒的反烟草个人厌恶与纳粹生育政策的结合,是推动这一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德语地区的反烟措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例如,1840年普鲁士政府重申了公共场所的吸烟禁令。随着1880年代自动卷烟机的发明,香烟的批量生产变得可能,导致吸烟在西方国家变得普遍。此举引发了一场反对烟草的运动,据此提出了某些禁烟令。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德国的反烟运动逐渐形成。 1904年,德国烟草反对者协会成立,这标志着德国的第一个反烟组织。
“与当前的主流反烟草运动相比,德国的烟草控制措施在20世纪末没有取得应有的影响力。”
随着政权的变更,德国的反烟政策变得更加激进。纳粹政府不仅禁止在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和城市列车内吸烟,还大力推广健康教育,限制军队的香烟配给,为士兵组织医学讲座,并提高烟草税。尽管此时的禁烟政策在德国最为强大,但最终未能有效减少吸烟率,1939年至1945年间吸烟者人数持续上升。
纳粹领导层希望德国妇女能够多生孩子,而吸烟被视为降低生育能力的因素,这也是反烟运动的背景之一。 1930年代出版的数篇文章指出吸烟会导致更高的流产率。同时,吸烟女性在社会上被视为不适合做妻子和母亲,这进一步强化了纳粹对烟草的禁忌。
在纳粹掌权之时,德国的烟草健康影响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出版物来支持反烟运动。尽管研究不断进行,却因政策的反转和对烟草的忽视而遭遇冲击。希特勒个人对吸烟的厌恶以及政治动机,使得反烟活动的背后充满了多重矛盾。
“希特勒曾说,吸烟是'白人对红人的报复',并强烈倡导戒烟。”
纳粹德国的反烟草活动虽然在历史上具有显著影响力,但因为缺乏系统化的政策和持续的支持,这场运动最终的成效自是有限。即使在20世纪末,德国的反吸烟运动依然未能达到其应有的影响,并且在现在的德国,烟草控制措施仍被认为是欧洲最薄弱的之一。这场反烟草运动的复杂性与矛盾使人不禁思考,是否真正需要一个统一而有效的观念来驱动未来的公共健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