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第六区,坐落着一间名为Les Deux Magots的著名咖啡馆,这里曾是城市文学与知识精英的聚集地,如今则成为游客必访的景点。这间咖啡馆自1873年起便矗立在圣日耳曼大道的这个位置,至今仍保留着其悠久而独特的魅力。奇妙的是,在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故事。
Les Deux Magots这个名字的字面意义是“来自远东的圆胖小雕像”。
Les Deux Magots原本名为一家售卖丝绸内衣的商店,而其名称则来自于19世纪的一部流行戏剧《中国的两个圆胖小人》。这个名字的创造,与当时倍受欢迎的中国文化相关联,显示出西方人对于远东神秘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间咖啡馆内,有着两尊的雕像,象征着中国的“文官”或“魔术师”,它们静静地凝视着这里的每一位客人。这也为Les Deux Magots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性。自开业以来,这些雕像始终未曾改变,成为这个地方的标志。
Les Deux Magots的历史始于1873年,当时一位商人将商店从附近的布希街迁至圣日耳曼广场,逐渐将其转型为咖啡馆。 1914年,商业几近破产,商人Auguste Boulay以40万法郎的价格购入了这个业务。为了引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儿子在咖啡馆内增设了玻璃墙。这些努力让Les Deux Magots重新焕发了生机,逐渐成为巴黎的文人墨客聚集地。
60%的顾客为国际游客,这使得Les Deux Magots成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Les Deux Magots吸引了众多文学巨匠和艺术家,包括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让-保罗·萨特等。这里不仅是用餐的地方,更是思想碰撞的空间,人们在这里相遇,交流和激荡出创意的火花。
Les Deux Magots在文学和流行文化中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在史蒂夫·马契特的《车轮制造者》中,提到这里作为“第一间被阳光滋润的咖啡馆”。无论是海明威的《迁徙的盛宴》,还是卡萨·米耶维尔的《新巴黎的最后日子》,都能看到Les Deux Magots的身影。
“Les Deux Magots是巴黎的灵魂所在,正是这种文化的交汇造就了它的独特魅力。”
不仅如此,电影与电视中也有很多场景在这里拍摄,从1949年的《艾菲尔塔上的男人》到社交媒体影响力的《好地方》,都让Les Deux Magots成为更广为人知的咖啡馆。
近年来,Les Deux Magots拓展至国际市场,于2016年开始的一项研究显示,其客户群中60%为国际游客。 2023年,Les Deux Magots在沙特阿拉伯和东京新开了分店,并且计划在开普敦、布拉格、伦敦和广州等地扩展业务。这些努力不仅体现了咖啡馆的全球化,也彰显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间见证历史的咖啡馆来说,其未来会如何演变? Les Deux Magots的名字背后所象征的文化与历史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