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来训练其人工智能应用。作为美国一家专注于数据标注的公司,Scale AI正在满足这一需求。然而,伴随著成长的商业模式,Remotasks作为其内部外包机构的运作情况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Scale曾经是由两位来自Quora的创始人于2016年创立,迅速找到了面向自动驾驶车辆公司提供数据标注的市场机会。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需求的激增,Scale发现难以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cale于2017年成立了Remotasks,并在东南亚和非洲设置了多个训练中心,以培训数千名数据标注员。此举成功控制了成本,并使得Scale的毛利在2019年中回升到69%。然而,这样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Remotasks仅在10项标准中符合「公平工作」的最低标准。研究指出,与Scale的关联让许多工人感到困惑,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容易受到剥削。研究主导者Kelle Howson将Remotasks的工作环境与同样在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工厂工人进行比较,强调了缺乏责任感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人的工作条件几乎没有任何监管,这让他们处境艰难。」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导,Remotasks的工资支付存在不规则性,经常延迟或拒绝支付,并且对于工人提出的投诉几乎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工人需要通过多层审核来获得报酬,即使工作接受后,支付也可能毫无预警地被扣留。
在2024年3月,Remotasks突然终止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这一决定让许多工人措手不及。受影响的工人无法再进入系统,甚至没有事先通知。这一问题的回应则被赋予了「行政错误」的解释,但业界人士对此表示怀疑。
「这种做法显示了Remotasks在管理上的不稳定性,让许多工人在高风险中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
除了商业合作外,Scale AI对政府机构的承包合约亦占据了其收入的相当比重。作为一个「中国鹰派」,创始人Wang曾表示美国在面对中国的技术挑战时,不能失去人工智能的优势。然而,这样的合作也引发了道德上的争议。
虽然Remotasks在数据标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其操作方式和对工人的对待却引发许多争议和质疑。工人们在这样的平台上到底能获得怎样的工作保障与合理的报酬?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企业是否也有责任确保工人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Remotasks和其工人的未来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