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医学诊断领域,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癌症等疾病的根本成因。两种常见的检测技术——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C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背景,这使得它们在肿瘤生物标记测试中频繁被提及。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CISH和IHC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各自特点。
CISH技术结合了免疫组织化学的颜色信号检测方法,与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致力于检测特定DNA区域。
CISH最初于2000年左右被开发,用以替代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neu基因的扩增。 CISH和FISH技术非常相似,皆为原位杂交技术,专门用来检测特定DNA区域的有无。然而,CISH在诊断实验室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它只需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而不需要更昂贵且复杂的荧光显微镜。
在CISH的探针设计上,其过程与FISH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标记和检测方式。 FISH探针一般使用不同的荧光标记,仅能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而CISH探针则使用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在其他处理步骤后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
进行CISH时,样本组织需牢固附着于玻璃滑片上,并需经过多次清洗和加热以去除石蜡。在探针杂交后,使用HRP及其底物进行颜色反应,使得样本能在光学显微镜下以40至60倍放大观察。
FISH被认为是探测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具备高敏感性与高解析度。 CISH在HER-2/neu基因扩增检测中的敏感性达97.5%,特异性为94%。而CISH的一大优势是其试剂和设备成本较低,不需繁杂的荧光显微镜设置。
CISH和IHC皆被用于HER-2/neu扩增的检测,但其实质差异在于CISH测量DNA的扩增,而IHC则侧重于蛋白质表达。在肿瘤的预后评估方面,基因扩增结果常被认为比蛋白质表达更具意义。
CISH在HER-2/neu扩增检测中的高准确性使其成为了肿瘤标记检测不得不提的重要工具。
CISH被广泛应用于评估HER-2/neu在乳腺癌样本中的基因扩增。这一扩增与乳腺癌的高死亡率和回归率密切相关。此外,CISH也可用于检测染色体重排及融合,例如在肺癌中检测ALK基因融合。
在诊断中,CISH不仅能帮助医疗提供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延误。
SISH是一种以银沉淀为最终产物的方法,透过探针与抗体的结合,最终形成可被检测的黑点。
DuoCISH是一种可以在同一滑片上同时使用两种不同探针的检测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这些技术不仅显示了科学进步的迅速,还挑战了医疗诊断的传统界限。随着对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理解的深化,我们是否已准备好接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