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静的夜晚,许多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却突然死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突发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SADS)。这些死亡事件大多发生于睡眠中或静止时,却没有明确的死亡原因,让人倍感不安。根据相关研究,心脏逝世可能与多种心脏病、遗传疾病和用药有关,而许多死者身后则无法找到具体的罪魁祸首。
「在20%的案例中,即使进行了详细检查,仍无法找到死因。」
许多突发死因源于心脏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以及遗传结缔组织疾病等。此外,一些罕见的离子通道病,如长QT症候群(LQTS)、Brugada症候群(BrS)等,可能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发现,那些死于突发性心律失常的年轻人中,最常见的疾病便是肥厚性心肌病,这个状况是导致心脏肌肉无故变厚的一种疾病。
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掌握所有的死亡原因,甚至在某些案例中,解剖结果仍然证实为心脏疾病。在新加坡进行的回顾研究中显示,自1982年至1990年,共有230名泰国工人死于无法解释的原因,这些案例引发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情况在菲律宾也同样存在,那里的Bangungot症候群同样以Brugada症候群为主要原因。
根据目前的定义,只有在排除其他死因后才能做出SADS的诊断。研究显示,针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应集中评估已知的心脏突然死亡相关原因,且对35岁以上的人群,则应强调动脉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研究表明,只有植入式心脏去颤器能有效预防SADS,而口服β阻滞剂对此病症则无效。
「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应对35岁以下的年轻族群进行SADS导致的死亡原因的评估至关重要。」
SADS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那时CDC就开始注意到突发死亡的模式。 1971年报告的突发死亡事件发生在夏威夷,当时有81名菲律宾男性出现类似死亡情况。随着对该症候群的深化研究,特别是在东南亚移民中的发病率日益明显,至1981至1982年,美国在某些族群中的年死亡率甚至达到了每十万人92例。
在1970年代与1980年代的东南亚,由于战乱,许多家庭无法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这使得Hmong族群在信仰上倍感脆弱。他们相信,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祭祀,堕落的祖先或村庄的灵魂将不会保护他们,导致邪灵侵扰,进而引发并发的睡眠瘫痪现象。 Hmong人认为,许多突发的死亡事件源自于这一信仰体系。
「这些事件被Hmong人称为夜晚灵魂的侵扰,这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解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心脏疾病病因的研究必将更为深入,然而,为何如此多的死因至今无法获得解释,依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对于死亡的探索,将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无法解释的突发死亡事件,或许某天我们能找到答案。你认为,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恐惧,能否转化为对生命的更深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