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印度对虾如何在全球捕捞和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

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曾名为Penaeus indicus,是全球主要的商业对虾物种之一。自东非及东南非洲经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尼到达南中国海及北澳大利亚,印度对虾在范围上涵盖了广泛的热带海域。成年印度对虾长约22公分,能够潜入深达90公尺的海床生活,其早期发展阶段多在海中进行,然后幼虾会移向河口等浅水区,待其成长后再返回海中。

在全球,以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和泰国为主的国家,对虾已成为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度对虾在捕捞和养殖上分别占据了鱼类产量的2.4%和养殖虾的1.2%。这种对虾如今主要在沙乌地阿拉伯、越南、伊朗和印度等国进行养殖。沙乌地阿拉伯在2005年的产量接近11300吨,而越南则紧随其后,产量约为10000吨。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印度的对虾产量高达5200吨,但到2005年却下降至1100吨,许多农民选择转种其他虾品种。

生态与生命周期

印度对虾是一种海洋十足类动物,幼虾会在河口生活。它偏好在深度2至90米的泥底或沙底环境中生活,通常生命周期为18个月。孵化后的游动幼体通过几个阶段:幼体、泥虾及后幼体,并最终形似成虾,随后会到河口进食长大,当长到110至120毫米时,会返回大海并被捕捞入渔业。

全世界对虾的总产量约为600万吨,其中约340万吨来自捕捞,240万吨来自养殖。

捕捞与养殖的挑战

在2010年,绿色和平组织将印度对虾列入其海鲜红名单,尽管这种虾本身不面临威胁,但捕捞过程中的副捕获情况却非常严重,许多受威胁物种,例如海龟,亦受到影响。

在养殖方面,印度对虾的生产周期包括从育苗到个体成长至市售尺寸的整个过程。种苗来源可以来自野生捕捞或是透过育苗中心培育。在传统稻田养殖中,当潮水涌入时,幼虾会随之进入田中。引入的虾类中,印度对虾的比例约为36%–43%。随着育苗中心的崛起,对野生种苗的依赖逐渐减少,部分原因是过度捕捞导致野生种苗减少。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可分为广泛型、半集约型及集约型。

广泛型

这种传统养殖方式依赖于潮水进入稻田或养殖池,这种系统多见于孟加拉、印度、印尼等地。一般单次作物的生长周期约为150至180天,产量可达每公顷400至1200公斤,并且在该地区的养殖中,印度对虾占总量的36%至43%。

半集约型

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养殖模式,具有小型池塘和相对较高的控制程度。存放密度可达PL/m2 20–25个,并提供定期的人工饲料。

集约型

集约型养殖是高度机械化的系统,对自然食物的依赖性极低,一般可以实现每公顷高达10,000至20,000公斤的产出。

市场价值及未来挑战

印度对虾的生产成本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养殖类型和产量等。一公斤的成虾市场价格约为4至5美元,相对于其他虾类而言价格较低。不过,这种虾的繁殖与养殖较为简单,使其在价格上的一定优势。

除了市场的需求变化,印度对虾的养殖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对听凭于国外市场的生态系统提出挑战,也促使当地农民寻求更多价值增值的机会。

你是否认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印度对虾的养殖行业能够持续茁壮成长呢?

Trending Knowledge

nan
孵化器的设计旨在模拟鸟类的孵化过程,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转动机制,以促进蛋的孵化。此设备的各种别名包括繁殖机、孵化机和鸡蛋繁殖设备等。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孵化器的历史以及单阶与多阶孵化的主要区别。 孵化器的历史 <blockquote> 早在公元前400年,埃及人便展现了孵化技术的早期形式,利用一种圆柱形建筑或炉子来保持温度。 </blockquote> 据历史记载,埃及人使用一种有火源的建
为什么印度对虾成为中国和印度等国的渔业宝藏?
在全球渔业市场中,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以其丰富的商业潜力和多样的生态型态逐渐成为中国和印度等国的重要渔业资源。这种虾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从东非到南中国海的沿岸地带,广泛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水域。本文将探讨印度对虾成为渔业宝藏的原因,以及其对渔业及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blockquote> 印度对虾被公认为全
印度对虾的神秘生长秘密:为何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商业虾种?
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曾名Penaeus indicus,是全球主要商业虾种之一,其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地区,涵盖了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南中国海及北澳大利亚。这种虾成体的长度可达22公分(约9英吋),生活在海床深度达90米(约300英尺)。这些虾的生长循环相当神秘和复杂,吸引了许多业者与生态学家深入探讨。 生态与生命周期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