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曾名Penaeus indicus,是全球主要商业虾种之一,其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地区,涵盖了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南中国海及北澳大利亚。这种虾成体的长度可达22公分(约9英吋),生活在海床深度达90米(约300英尺)。这些虾的生长循环相当神秘和复杂,吸引了许多业者与生态学家深入探讨。
作为一种海洋十足目动物,印度对虾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在生命的早期阶段,这些虾的幼体会在海中自由泳动,随后迁移至河口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当其渐渐长大,便会返回海洋,进而被捕捞或用于养殖。
据估计,印度对虾的寿命可达18个月,其成长的每个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极高。
根据资料,全球的虾类总产量约为600万吨,其中捕捞渔业贡献了340万吨,而水产养殖则贡献240万吨。亚洲五个国家——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及泰国合共占了55%的捕捞量。而印度对虾在全球渔业中的贡献约占2.4%,在养殖方面则为1.2%。
「尽管印度对虾的捕捞量庞大,但捕捞时的副产品问题却不容忽视,包括对濒危物种的影响。」
印度对虾的养殖可采用各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广泛养殖、半密集式养殖及密集式养殖。
这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通常在潮汐水源的影响下进行。印度西南部的低洼地区及稻田都是常见的养殖场地。在这种模式下,虾的产量可以高达每公顷400到900公斤。
这种方式的规模相对较小,通常适用于0.2到2公顷的水塘,通过使用经过养殖的幼虾来提高产量。
密集养殖则为一种高度控管的系统,低依赖天然食物且需要大量机械设备,通过增加养殖密度来提高产量。
印度对虾的生产成本随养殖方法而异,但相对于其他虾类,其市场价值较低。根据统计,这种虾的价格约为每公斤5.5美金,然而出口时的变化多样,为加工后的产品如虾酱、虾饼等提供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印度对虾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不仅在于其养殖的相对容易,更是因为其在市场上的多样性。」
印度对虾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商业虾种中的明星,无疑是因为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便是为何各地的渔民和农户对于这种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你是否曾思考过,未来还有哪些其他水产品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成为新的养殖热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