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恩运动,或称灵恩派基督教,是一种特别强调圣灵工作和灵性恩赐的基督教形态。它在全球基督教社群中拥有广泛的人口基础,信徒通常被称为灵恩基督徒或更新者。虽然这一运动内部有不少重叠,灵恩运动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主要组别:五旬节运动、灵恩运动(遍布于历史基督教宗派)及新灵恩运动。灵恩运动起源于新教,与五旬节运动区别在于,讲方言不再被视作圣灵洗的必要证据,并且强调多样的灵性恩赐。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五旬节信徒和灵恩基督徒的全球数量超过5.84亿。
灵恩运动的名称来自希腊语的「χαρίσμα」(charisma),意思是「恩赐」,而这个词源自「χάρις」(grace, favor)。随着基督教的发展,灵恩运动开始影响并改变了基督教的面貌,尤其是在20世纪的后半段。
灵恩运动实际上起源于18世纪的五旬节传统,然后在1960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马克教会启动。时任该教会牧师的丹尼斯·本内特向会众宣告,他受到了圣灵的浇灌。从1960年代开始,灵恩运动迅速穿透路德教会、长老会和罗马公教,并在1970年代得到卫理公会的参与。
许多无宗派的福音派教会选择追随灵恩运动,并与五旬节有些距离,其中加州的加冕教会为1965年创立的第一个福音派新灵恩教会之一。
灵恩运动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国。耶稣军团等在英国成立的运动,显示了灵恩运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基督教徒。由于本内特的影响,他不仅在美国,也在多个国家取得了灵恩运动的成功。
灵恩基督教是一组连结的信仰及实践的总称,这些教派共同期待奇迹、神迹和其他超自然现象的出现。灵恩派信徒相信灵性恩赐,譬如预言和医治等,并就此持有不同的观点。
该运动主要分为三个组别:五旬节运动、灵恩运动和新灵恩运动。
五旬节信徒属于传统五旬节宗派,如神的聚会教会或田纳西州的神的教会。五旬节运动起源于对圣灵的个人经历和说方言的强调,这使其在20世纪初时期独树一帜。
随着灵恩思想逐渐渗透到历史宗派,灵恩运动在1960年以后逐渐在主流教会中获得共鸣。灵恩派信徒通常认为,讲方言并不是圣灵洗的必要证据。
新灵恩运动,自197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独立的福音派灵恩教会与此运动并行发展,并更重视圣灵的特质及灵性恩赐。这些教会往往不接受五旬节或灵恩的标签,但承认并接受灵性恩赐的实践。
根据2011年的报告,全球五旬节基督徒的数量达到2.79亿,灵恩基督徒的数量则为3.05亿。这些信徒合计占全球基督徒数量的26.8%。从地区分布来看,北美洲的灵恩基督徒比例最高,其次是亚太地区。
灵恩运动在当今教会当中,影响深远,它们不仅是对基督教传统的一种回应,更是对当代信徒灵性需求的一种满足。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灵恩运动可能还会如何继续改变基督教的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