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保健领域,疼痛常被视为第五个生命体征。医疗人员认识到,疼痛并非仅仅一种主观的感受,而是一种客观的现象。因此,护士在疼痛评估方面接受必要的训练,并且这一评估在现今医疗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疼痛的评估及在施用止痛药后的重新评估,受到医疗机构认证机构的规范。
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自2001年以来首次制定了疼痛评估的标准,指出镇痛剂的施用途径影响疼痛重新评估的时间,因为不同的施用途径需要不同的时间来产生疗效。
大部分的疼痛评估依赖于某种形式的评估量表,通常在施用任何药物前进行评估,并在指定的时间后测量治疗效果。
患者在一个0到10的范围内评估疼痛,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可想像的最痛。
医护人员向患者展示一系列显示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一个最能表示自己疼痛的脸孔。
对于无法言语或理解疼痛量表的患者,则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估量表,如FLACC(用于新生儿和婴儿)。
FLACC量表通过将各项目得分加总,得出0到10的疼痛评分。
长期的疼痛通常因心理适应而有所不同,实际的长期痛苦往往低于预期。此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也开始被应用于疼痛的测量,与自我报告的疼痛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
在法律领域,疼痛与受苦的评估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在西方国家,这些评估一般由陪审团裁定,通常被认为难以预测且相当主观。在美国、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等地也是如此。
许多使用药物的患者,如鸦片类药物或其他止痛药,可能会面临成瘾的风险。这些患者中,许多人有慢性疾病、受伤或心理疾病的历史,这使得护士在评估患者的疼痛时面临挑战,也常常难以判断疼痛是否真实,或仅仅是为了获取药物。
为了确保患者的痛苦获得充分理解,护士需要注意一些非语言的疼痛迹象,例如哭泣或面部扭曲,患者是否按时要求给予止痛药,及是否有情绪变化等。
在每个护理班次中,护士都必须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若发现患者可能出现成瘾情况,必须及时通知医生。
如果患者不断要求医生增加药物剂量或是更频繁地服药,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这可能表明患者正在遭受身体疼痛,也可能意味着他们对药物有依赖。
护士应该全面考量患者的历史、诊断及其社会背景。对于在长期护理机构中的患者,则应在施用抗焦虑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前,先尝试三种非药物介入措施。这些介入措施可能包括为患者提供食物、饮水、单独照顾或调整他们在床上的姿势。
有鉴于疼痛的主观性与复杂性,你是否曾反思过自我对疼痛的感知与评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