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酒精成为许多人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酒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的健康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2.83亿人受到酒精使用障碍的影响。从早期历史记录中便可见酒精滥用的迹象,然而近代对于酒精成瘾的医学定义,却依然让许多患者感到羞愧而不敢寻求帮助。
酒精依赖可导致多种身心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肝病及精神健康障碍。
酒精的影响不仅限于饮用时的愉悦感,长期使用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的损伤。尤其是大脑、心脏、肝脏及免疫系统,更容易成为重灾区。研究显示,持续的重度饮酒可降低10年的预期寿命,并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面对这样的风险,为何仍有这么多人选择无视这些警示?
每年的酒精相关死亡人数高达330万例,这使其成为早逝的第三大原因。
酒精使用障碍的背后,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的影响。若家庭中的某位成员曾经受到酒精问题的困扰,其他家庭成员的风险则会提高三到四倍。高压的社会环境、酒精的便宜及易获得性无疑都是加重酒精问题的催化剂。对于那些苦于焦虑或抑郁的人而言,透过喝酒来寻求慰藉自然成为一种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行为可能演变成严重的依赖。
在戒酒的过程中,许多人可能必须面对长达数月的轻微戒断症状。
因此,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酒精依赖被视为一种身心疾病。透过问卷调查来探测可能的酒精依赖情况,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式。在确诊后,戒酒的过程需谨慎进行,以免造成病理上的严重后果。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苯二氮平类药物来减少戒断症状,同时还可搭配其他药物如阿卡氟酯(acamprosate)或反酒精药(disulfiram),以阻止恢复饮酒的倾向。
面对酒精成瘾,人们我们应该寻找的,其实是回归初心的途径,而非逃避。
然而,酒精依赖的治疗千变万化,并且常常受到其他精神疾病或成瘾的影响。许多治疗方法,包括个别或团体辅导,以及以禁酒为基础的相互援助组织,如匿名戒酒者(AA),都被证实有助于减少复发。但究竟这样的支持是否真的足够呢?
现今,应对酒精盛行的危机,社会上对酒精上瘾的污名化仍然存在。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自我认知,也对他们寻求帮助的勇气造成阻碍。如何在文化的枷锁下,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这类患者,是当下社会需要思考的课题。
怀抱希望,走出阴霾,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着重新开始。
当然,除了控制饮酒的量与频率外,对于酒精的认识也应加大宣导。社会应该多举办相关讲座与交流会,让年轻人了解酒精的危害,并探索如何在社交中找到更健康的替代方式。对于家庭而言,给予适当的支持与理解,往往能成为治疗的一大助力。是否能因此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