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OLE 1.0 和 DDE 有什么革命性的不同吗?

物件连结和嵌入(OLE)技术是微软推出的一种专有技术,旨在使不同应用程式之间的资料能够更灵活地共享和使用。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它能够创建能够嵌入和链接其他文档及对象的能力。然而,与早期的动态数据交换(DDE)相比,OLE不仅仅是在数据传输上的进步,还改变了应用程式之间的互动方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演变,更是计算机使用方式的根本变革。

OLE与DDE的主要差异

DDE自1980年代以来便是Windows应用程式间进行简单数据交换的方式,但其功能相当有限,仅支持简单数据的传递。而OLE的诞生,则是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实现更为复杂的对象交互能力。

OLE能够维持活动链接,甚至将一种文档嵌入到另一种文档中,这是DDE无法实现的。

OLE的历史背景

OLE 1.0于1990年发布,它的诞生是DDE概念的一种演变。与DDE不同,OLE能够保持文档之间的主动链接,甚至允许将一种文档嵌入到另一种文档中。例如,一个桌面出版系统可以将一些文本传送到文字处理器中,或者将图片发送到位图编辑器中。 OLE的最大优势在于,开放性地将多种类型的数据整合到单一文档中,这促进了不同应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OLE 1.0后来演变为组件对象模型(COM),使得不同应用间的数据传递更为流畅。

OLE 2.0的进一步发展

OLE 2.0是在OLE 1.0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实现,这是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而非直接使用虚拟函数表(VTBLs)。 OLE 2.0引入了OLE自动化、拖放、内嵌激活以及结构化存储等新特性,并进一步提升了OLE的功能和易用性。

OLE自定义控制的出现

1994年,为了替代过时的Visual Basic扩展控制,OLE自定义控制得以引入。这一新架构基于OLE 2.0,使得任何支持OLE 2.0的容器都可以嵌入这些自定义控件。

技术细节

在OLE中,对象和容器是基于组件对象模型实现的,这些对象可以实现接口以导出其功能。 OLE物件一般都需要实施IOleObject接口,但为了支持某些特殊功能,其他接口也是可以实施的。

OLE的接口设计使得对象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与灵活,这在DDE中是无法企及的。

OLE的竞争

开放文档技术(OpenDoc)曾试图竞争OLE,某些厂商认为它更具可用性和可靠性。 OpenDoc的设计目的是可跨应用程序检视和编辑资料,这与OLE的专有标准形成直接竞争。然而,微软以一些条件来限制OpenDoc的广泛应用。

互操作性挑战

OLE物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互操作性,因为这些物件在微软Windows以外的程序中并不被广泛支持。这通常使得在不具备OLE对象的软体中,物件会被替换为位图表示或不显示于任何地方。

从DDE到OLE的演变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改变了我们如何使用和交互数据。当前的应用环境中,这种对象导向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否还能持续引领未来的变革呢?

Trending Knowledge

为什么 OLE 1.0 成为 Windows 世界中的传奇?
在微软的许多技术中,OLE 1.0(物件连结和嵌入)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之一。自1990年首次推出以来,OLE 1.0 便在当时的Windows生态系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杆。 OLE 不仅是简单的数据传输技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应用程式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得以无缝集成与使用,进而引领了多种办公应用程式的发展。 <blockquote>
nan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护理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护士的期望也在不断上升。护士已不仅仅是病人的护理者,而是健康护理团队中关键的成员,负责多项重要任务,从诊断疾病到开药治疗,甚至到健康促进和病人的教育。 <blockquote> 护理职业正逐渐专业化,护士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技能,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挑战和期望。 </blockquote> 根据统计,护士在全球医疗系统中占据了
OLE 技术如何改变了跨应用程式的资料交换游戏规则?
在当今数位化的世界里,资料交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来自不同应用程式的文件和资料时。物件连结与嵌入(OLE)技术的出现,无疑改变了这个游戏规则,促进了资料在不同应用程式间的无缝流通与互操作性。 OLE的概述 OLE最早于1990年由微软推出,其目的在于允许文件中的不同部分可以从一个编辑应用程式导出,并在另一个应用程式中进行导入与处理。对于开发者来说,OLECon
nan
在音乐界,专辑封面往往是吸引听众的第一目光,而这样的例子在Blink-182最新专辑《One More Time...》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张专辑于2023年10月20日正式发布,标志着吉他手兼主唱Tom DeLonge的回归,作为乐队的编制重组的一部分,歌曲主题既熟悉又具启发性。 <blockquote> 专辑封面的设计由著名的涂鸦艺术家Eric Haze负责,他的作品令专辑的视觉形象更具吸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