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人类健康时,体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正常的体温范围通常介于36.5°C到37.5°C之间,但当核心体温降至35°C以下时,便进入了低体温(hypothermia)的领域。这个状态不仅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失常,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低于35°C的体温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多的健康顾虑。
低体温的症状与体温的降低密切相关,轻度低体温可能会引起颤抖和思维混乱,而重度低体温则可能出现幻觉及心脏停止等严重情况。
根据医学定义,低体温指的是人体核心体温低于35°C(95°F)。根据严重程度,低体温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随着体温的下降,身体的反应和症状也会变得更加严重。轻度低体温可能出现颤抖,而当进入中度或重度低体温时,颤抖会停止,混乱程度反而会增加,甚至出现幻觉和极端的行为,如「悖论性脱衣症」,即患者在寒冷环境中脱去衣物,试图感到舒适。
拼凑着一系列生理反应,低体温常常是由寒冷暴露或其他影响热产生的状况导致的,常见的因素有饮酒、低血糖、厌食症及老年。
当体温降低时,身体首先会通过颤抖来生成热量;然而,随着体温的进一步下降,颤抖会停止,心率、呼吸率及血压也会减少,导致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心脏停搏或昏迷。低体温的典型征兆包括:皮肤发冷无法回暖、思维混乱,以及在严重情况下的无反应状态。
除了寒冷天气,其他导致低体温的原因还包括酒精中毒、体弱多疾的年长者,甚至是某些情况下的突然低血糖。酒精的消耗不仅扩张皮肤血管,让身体感觉更热,实际上却引导了热量的散失,更严重的是,酒精会损害体温控制系统,降低人体产生热量的能力。
为了预防低体温,保持干燥和穿着合适的衣物至关重要。当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准备相应的衣物,对于酒精的摄取,应设有至少一位清醒的人负责安全。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时,应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并开始被动或主动的回暖措施。
对于轻度低体温,建议饮用温暖的饮品,穿着保暖的衣物,并进行一些自愿的体力活动;而中度及重度低体温者则需使用加热毯、温暖的静脉输液来促进回暖。至于重度低体温的病人,可能还需要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或心肺搭桥的方式进行稳定。
根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低体温而死亡的病例至少有1500例。老年人和男性则是易受影响的高危群体。低体温的危害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损害,还包括心理层面上的影响。许多低体温患者在情绪上可能表现出不合常理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阻碍救助的进行。
社会上对于低体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可能致命的健康问题?温度下滑的威胁,是否会引发我们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