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囊肿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肾脏腺管结构异常,最终在肾脏中形成多个囊肿。这些囊肿可以在胎儿期、婴儿期、童年或成年时期开始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对正常的肾丝管造成压迫,最终可能导致其功能丧失。这篇文章将探讨成年后肾脏囊肿的演变,并提出为什么有些个体状况恶化的原因。
例如,肾脏囊肿是非功能性腺管,内部被液体填充,其大小从微小到巨大的都有。这些囊肿的形成与异常基因的表现有关,导致一种特定的异常蛋白质的产生,对肾丝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肾脏囊肿疾病通常分为两类:常染色体显性肾脏囊肿(ADPKD)与常染色体隐性肾脏囊肿(ARPKD)。 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肾脏疾病,每500名活产中约有1名病例。根据研究,约10%的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时最初被诊断为ADPKD。相对而言,ARPKD发生的频率较低,约每20,000名活产中有1例,目前通常在出生后的几周内确诊。
ADPKD病因主要包括PKD1、PKD2和PKD3基因突变,其中PKD1位于第16号染色体,负责85%的ADPKD病例。
不论是ADPKD还是ARPKD,两者的囊肿形成均与异常纤毛介导的信号传递有关。主要纤毛的功能失常导致肾脏内各种信号传递途径的障碍,这些途径对肾脏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当突变的显性等位基因继承自父母时,只有在正常基因出现第二次突变后,肾小管囊肿才会形成,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PKD的诊断通常通过腹部CT扫描、MRI和超声检查来确定。常见的症状包括高血压、头痛、腹痛、尿中出血及频繁排尿等。肾脏的肿大也可能在身体检查时被发现。
至今,FDA于2018年批准了Jynarque(Tolvaptan)作为治疗PKD的首个药物。在一项长期研究中,使用Tolvaptan的患者在5年后的肾功能比接受标准护理的患者高出6.4%。此外,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也显示出可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医疗团队会与患者讨论透析或肾脏移植的可能性。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有效治疗可预防ADPKD的进展,但有效的感染控制仍然至关重要。
在美国,肾脏囊肿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影响超过60万人。它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病例的10%。不论性别或种族,PKD对所有人群均存在影响。
随着对肾脏囊肿疾病的研究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也在不断增进。虽然当前仍未能确定为何某些个体的病情恶化速度极快,有些研究已在探索可能的基因影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介入的相互作用。对于这种复杂疾病的未来,我们是否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