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血症,或称为血中氨浓度升高,是一种代谢紊乱,其特征是血中氨的过量。严重的高氨血症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可能会导致脑部损伤和死亡。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氨是一种含氮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在排泄到尿液之前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尿素。尿素的代谢途径涉及一系列反应,首先在粒线体中进行,然后转入细胞质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尿素循环,涉及多种酶的连锁反应。
高氨血症被一般定义为成人血氨浓度高于50 μmol/L,对于新生儿则是高于100 μmol/L。
当血氨浓度超过200 μmol/L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症状,包括癫痫发作、脑病、昏迷甚至死亡。此外,当血氨浓度超过400至500 μmol/L时,则与5到10倍的不可逆脑损伤风险相关。
高氨血症是导致肝性脑病的代谢紊乱之一,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刺激脑中的NMDA受体。
高氨血症的成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氨血症由多种先天性代谢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特征在于尿素循环中任何酶的活性降低。最常见的例子是鸟氨酸转氨酶缺陷,这是一种X染色体遗传病。
继发性高氨血症则是由中介代谢的先天性错误引起,这些错误特征在于非尿素循环的酶活性降低,或是对代谢贡献重大的细胞功能失常。例如,急性肝衰竭和肝硬化伴肝功能衰竭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高氨血症。
高氨血症可分为获得性与先天性。获得性高氨血症通常由急性肝衰竭、肝硬化或是由于肝毒素的影响造成。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过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在临床中,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血氨检测和相关的代谢检查来确定高氨血症的类型与原因。
治疗高氨血症的主要目标在于限制氨的摄取并促进其排泄。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限制膳食蛋白质摄入,并通过葡萄糖和脂肪提供卡路里。
肠道酸化治疗使用乳果糖可透过质子化氨来降低血中氨浓度,这是一种针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原发性尿素循环缺陷的患者,可以使用静脉注射精氨酸、氨基苯甲酸钠、氨基苯乙酸来作为辅助疗法。这些药物能够作为氮的排泄替代物。
高氨血症是一种危险的代谢紊乱,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先天性的酶缺陷和后天性的肝功能障碍。了解其成因以及及时的治疗,对于降低其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在面对这种病症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在临床上更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高氨血症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