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中,地层学是现代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概念。考古学的挖掘技术,通常基于地层学的原则,这些原则源自地质学中沉积物的结构。当考古发现位于地表之下时(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重要的是要辨识每一个发现的上下文,这将帮助考古学家推断出该地点的性质及其占用的年代。因此,考古学家的角色是探索哪些上下文存在,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考古地层学或序列学是单一地层单位或上下文的动态重叠。
这些上下文可以是堆积物(如沟渠被填土回填),也可以是结构(如墙壁),或者是所谓的「零厚度表面」(切口)。切口代表移除其他坚硬上下文的行为,例如填土、堆积物和墙壁的削减。一个例子是沟渠的「切口」,它穿过更早的堆积层。
地层关系是在时间上创建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代表它们的形成顺序。例如,一个沟渠和其回填材料的时间关系意味着回填发生在沟渠之后;在施工前必然要先挖掘沟渠。
地层的「上层」与「下层」关系更多是基于其在哈里斯矩阵中所处的地位,而非物理位置。
考古地层学基于一系列公理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由地质学中的地层学原则衍生而来,但经过调整以反映考古堆积物的特殊性。 E.C. Harris提出了许多广为人知的原则:
在现代考古学中,了解一个遗址的过程是将单一上下文根据其关系组成越来越大的群组。这些较大集群的术语取决于实践者,但通常会使用界面、小组和群体等术语。举例来说,描述一个葬礼的子群可以是构成墓穴的三个上下文:墓切口、尸体及覆盖其上的土壤。
层的推论目的是要将这些上下文合并成更大的「阶段」,代表一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考古地平线,这显示了若干考古元素的共存情况。阶段的创造是地层解读和挖掘的首要目标。
单个事件或行动在考古序列或地层中留下可辨识的痕迹。
考古学家可能希望通过给每个上下文定年来确认某个活动,而非仅依赖于遗址上的文物。这可以通过已知的可定年元素或根据一种回归式相对定年推测的上下文进行。这样可以将活动与时间范围固定在一起。
在利用地层关系进行定年时,必须注意文物的年代不代表上下文的年代,而只是该上下文可能的最早年代。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小心避免因为后期(较高)上下文中的文物混淆而导致错误的定年。
地层数据是考古档案库中的必需组件,但对于数字数据档案来说,存在着愈来愈多的问题,尤其是地层数据多数仅存于纸本或扫描的图档形式,这使得这些数据无法进一步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也开始提出一些建议。
每一层土壤都独具意义,透过不断探索,我们可能发现更多未知的历史与文化,那么,这些历史层次又将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现实认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