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病毒到细胞分裂:共轭螺旋在生物学中的惊人角色是什么?

共轭螺旋是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特征,由2-7条α螺旋像绳索一样卷在一起。这种结构在大约5-10%的蛋白质中被发现,并承担着多种功能。作为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最广泛的细节之一,共轭螺旋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现历程

共轭螺旋的概念在α-角蛋白的研究中曾一度引发争议。林努斯·保林和法兰西斯·克里克几乎在相同时间独立达成了这一结论。 1952年夏天,保林造访了克里克所在的英国实验室,双方交流了各种话题。当克里克询问保林是否考虑过共轭螺旋时,保林表示曾经思考过此问题。随后,保林在返回美国后继续该领域的研究,并于10月向《自然》杂志提交了一篇长篇手稿。

「共轭螺旋的研究揭示了蛋白质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深厚联系。」

克里克认为保林抄袭了他的想法,并于几天后也向《自然》提交了一篇较短的文章。最终,在反覆的通信与争议后,克里克的实验室宣称两者皆独立达成该结论,并未发生智识窃取。

分子结构

共轭螺旋通常包含一种重复模式——hxxhcxc,即疏水性(h)和带电(c)氨基酸残基的重复,被称为七肽重复序列。在七肽重复序列中,a和d位置通常由疏水性氨基酸如异亮氨酸、亮氨酸或缬氨酸占据。将这些重复序列折叠成α螺旋结构,使来自相互卷绕的α螺旋呈现出一种「条纹」状的疏水性残基,并形成一个具有两亲性的结构。

「共轭螺旋的紧密包装,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热力学驱动力。」

α螺旋的排列可以是平行或反平行,并通常采用左手超螺旋的形式。尽管不常见,仍然可以在自然界和设计的蛋白质中观察到少量右手共轭螺旋的存在。

生物学角色

由于共轭螺旋结构遍布多种蛋白质,因此在细胞中协助履行各种功能,主要目的是促进蛋白质之间的互动,并保持它们或者其区域的联结。这些功能的特征包括膜融合、分子间距、寡聚体标记、囊泡运动和细胞结构等等。

膜融合

共轭螺旋域在HIV感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三个gp120的亚基与CD4受体和核心受体结合时,病毒进入CD4阳性细胞。 gp120和gp41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关联。最终,gp41 N端的融合肽序列固定在宿主细胞上,并透过一个弹簧发条机制使病毒与细胞膜充分接近,从而促进融合。

作为分子间隔器

共轭螺旋的结构也可作为细胞内部的分子间隔器,长度高度保守。这些间隔器的功能是防止蛋白质区域间不必要的相互作用或在细胞内部介导囊泡运输。比如T. maritima中的Omp-α便是例子。

作为寡聚体标记

由于其特定的互动性,共轭螺旋可用作「标记」,稳定或强化特定的寡聚体状态。研究表明,共轭螺旋的相互作用可驱动BBSome的BBS2和BBS7亚基的聚合。

生物医学应用

共轭螺旋作为简单设计且功能多样的建构块,近年来被应用于许多纳米结构的研发。它们在药物递送、组织再生、蛋白质折叠等领域具有潜在价值。

「共轭螺旋可为药物递送系统提供稳定性和特异性,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利用共轭螺旋的寡聚体能力,可以增加疫苗中的抗原显示,从而提升其效果。然而,要克服稳定性方面的挑战,仍需持续探索和研究。

从抗病毒的应对策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协调,共轭螺旋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这一结构的潜在应用可能会为我们解开更多生命奥秘的面纱,您准备好探索这一无穷可能性了吗?

Trending Knowledge

nan
在现代科技中,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相当广泛,无论是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还是私人日常生活中,其核心原理都是利用反馈机制来稳定系统。闭环控制器也称为反馈控制器,与开环控制器相比,闭环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和反馈系统状态来调整输入,以保持系统稳定。这样的机制让许多混乱的过程得以管理和调整,使得操控变得更加精确。 <blockquote>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的巡航控制系统,当汽车面对坡度等外部因素而产生
蛋白质中的绕线密码:为什么螺旋结构如此神秘而重要?
在蛋白质的世界中,螺旋结构的存在如同一种隐秘的语言。这些结构称为绕线(coiled-coil),是多条α螺旋按照如绳索般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生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据研究,约5%至10%的蛋白质中都呈现出这种结构,而这也使绕线成为了最常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动机之一。 <blockquote>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基因表达的调节、膜融合以及协调细胞结构
隐藏在细胞中的结构:共轭螺旋是如何驱动生物功能的?
在生命的运行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体功能的基石。其中,共轭螺旋(coiled coil)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构模体,存在于大约5-10%的蛋白质中。这种结构由2到7条α螺旋缠绕在一起,仿佛是一根绳索。这些螺旋不仅提供了稳定性,也在调节基因表达及其他生物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blockquote> 共轭螺旋模体使得许多蛋白质能够实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细胞结
古老的科学争议:保林与克里克如何揭开共轭螺旋的秘密?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出现了许多关于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共轭螺旋,即共螺旋,成为了重要的研究主题,这一结构特色出现在许多蛋白质中。这一迷人的故事的核心,正是著名的科学家林纳斯·保林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之间的激烈争论。在他们独立的研究中,两位科学家是否真的彼此盗取了设计理念? 共螺旋的发现 共螺旋结构的存在在其最初被提出时,引发了争议。保林与克里克几乎同时结论这一结构是可能的。在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