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谱学中,吸收带是电磁光谱中一系列特定波长、频率或能量的范围,这些范围是某物质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过渡的特征。根据量子力学,原子和分子只能拥有某些定义的能量量,或者存在于特定状态中。当这些电磁辐射的量子被原子或分子发射或吸收时,辐射的能量会改变原子或分子的状态,从而促使其从初始状态转变为最终状态。
当电磁辐射被原子或分子吸收时,辐射的能量使该物质改变其内部状态。这个过程不是随机的,轨道和能量水平在气体或稀薄系统中是离散的,而在像液体或固体等凝聚系统中则具有连续的状态分布。某一物质的能量变化必须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实现,这需要吸收光子来提供能量。
光子被吸收时,其电磁场消失,并促使吸收光子的系统状态发生变化。这个过程遵循一系列的物理法则,例如能量、动量和角动量的守恒。同时,不是所有的过渡都能够发生,这个限制生成了一系列所谓的选择规则,确保只有特定的能量或频率范围是可以观察到的。
电磁吸收过程的强度主要通过两个因素来决定:首先,仅改变系统磁偶极矩的过渡通常较弱,而改变电偶极矩的过渡则强得多。
各种吸收带和线形状的存在使得分析带或线形状成为获取系统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许多情况下,狭窄的光谱线被假设为洛伦兹型或高斯型,具体取决于衰变机制或精细结构有关的温度效应。通过分析光谱的强度、宽度和形状,研究人员能够获得有关观察系统的重要数据。
在拥有大量状态的系统中,如大分子和大型共轭系统,不能总能在吸收光谱中清楚辨别各个能级。
电子过渡主要发生在紫外和可见光谱范围内,引起光子与原子、分子或凝聚物质的相互作用。
振动过渡和光学声子过渡则发生在红外光谱中。
旋转过渡则主要出现在远红外和微波区域。
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吸收带也出现在核磁共振(NMR)光谱中。
具有宽吸收带的材料在颜料、染料及光学滤光片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和染料作为防晒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射剂。
在研究大气的过程中,氧和臭氧的吸收带吸引了科学家的极大注意。这些吸收带不仅吸引了物理学家的目光,也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及其变化。
氧和臭氧所对应的各个吸收带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强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大气结构的窗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关于吸收带及其潜在应用的研究将如何改变我们对物质和能量转换的根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