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运动赛事计时的方式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传统上,运动赛事的计时依赖于手动操作,随着运动员的起跑,计时员按下计时器。然而,这种方法不仅耗时,也容易因操作失误导致计时不准。如今,许多赛事已转向使用自动化的计时系统,这不仅能提高准确度,还能提供即时的赛事数据,让观众和参赛者都能及时了解赛事进度。
传感器计时又称为晶片计时或RFID计时,这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来测量运动表现的技术。运动员身上附加的传感器会发出一个独特的代码,这个信号可以被设置在赛事关键点的接收器检测到。
在使用这项技术之前,赛事的计时要么依赖手动,用计时器计算,要么利用摄像系统。
基本上,传感器计时系统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类型。有源传感器由电池驱动,可以在收到询问信号时主动发出独特的代码。而无源传感器则没有内部电源,而是利用附近发射器产生的电磁能量来发送代码。在这两种系统中,天线被安装在起跑线、终点线以及某些中途计时点,并与解码器相连,该解码器能够识别独特的传感器代码并计算运动员经过计时点的精确时间。
RFID技术首次在1980年代末期应用于汽车赛事,并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在运动赛事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低成本134 kHz传感器和读取器问世后。这项技术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长跑赛事、单车赛、铁人三项和滑雪赛事的电子计时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制造商对系统进行了改进,以应对更大数量传感器的读取需求。
对于参赛者人数超过一万的长跑和铁人三项赛,往往是第一批采用传感器计时的赛事。由于参赛者在起跑线上的延迟,手动计时几乎无法应对,而且这会对选手的表现造成影响。许多赛事会在起点和终点处放置天线或计时垫,以便计算准确的净时间。
在赛事中,奖励通常根据“枪声时间”进行评比,这无视了起步的延迟,而一些赛事则使用“净时间”来颁发年龄组奖项。
近年来,更先进的UHF系统开始使用,这些系统能够在跑者的鞋带或赛事号码上附上一次性传感器。这使得传感器的成本降低,也不需要在赛后收回。
许多RFID计时系统将读取器放置在赛事路线的两侧,利用联网功能,即时将结果上传到互联网,观众与选手都能通过任何连网设备获取赛事数据。
可以说,现代科技为运动赛事的计时精确度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我们未来会看到更多更吸引观众的赛事形式,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数据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追求运动公平与准确的道路上,科技的界限究竟会到达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