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音乐的演变自从MP3格式被广泛采用以来,已经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MP3以其便捷的档案大小和相对不错的音质征服了整个音乐市场,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音讯编码格式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出现了,并以其更高的音质和效率成为MP3的继任者。
AAC是一种有损音讯压缩的音讯编码标准,旨在比MP3提供更高的音质。在相同的比特率下,AAC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音频效果,这使得AAC在移动设备和流媒体平台上成为预设音档格式。 AAC已经通过ISO和IEC的标准化,并成为MPEG-2及MPEG-4规范的一部分。
AAC支援最多48条全频带音讯通道。
相较于MP3,AAC拥有多种技术优势。 AAC支援从8kHz到96kHz的取样率,并且支持多达48个音讯通道。这使得AAC在音质上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弹性,尤其是在高保真音质的需求上,AAC显得更为强劲。
尽管MP3的支持几乎无处不在,但AAC因其更高的音质以及对不同设备的兼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从iPhone到PlayStation,AAC为众多知名设备提供支持。这种无缝的兼容性意味着无论消费者用什么设备,都能享受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自1972年Nasir Ahmed提出离散余弦转换(DCT)以来,音讯编码技术便在不断演化。到1997年,MPEG-2 Part 7正式推出AAC标准。 AAC的发展是多家知名公司的合作成果,包括Dolby Labs和Fraunhofer IIS等。 AAC的标准化不仅包括音质的提升,还涵盖了压缩效率和多样的功能扩展。
AAC在无形中改变了数位音乐的聆听经验。
AAC利用纯粹的改良离散余弦变换(MDCT)进行编码,这使得AAC在编码效率上超越了MP3的混合编码方式。 AAC能够以更小的档案大小储存更多的音讯数据,特别是在低比特率的情况下,AAC提供了更优越的音质表现。 AAC的改进不仅提高了音质,还降低了资料储存和传输所需的带宽。
AAC不仅仅是作为音乐档案格式的代表,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广播、流媒体和手机通话等领域。由于AAC在压缩效率和音质上表现卓越,许多音乐平台如Apple Music和Spotify都选择使用AAC作为其预设音讯编码格式。
在流媒体和无线广播的世界中,AAC已成为标准。
随着技术的进步,AAC不断演化推出许多新版本,比如HE-AAC和xHE-AAC等,这些版本在低比特率的环境下仍然可以维持高品质的音频。 AAC的持续发展适应了如今音乐产业变化的需求,也可能会引领未来音乐格式的趋势。
数位音乐的未来会如何发展,而新一代的音讯编码技术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