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音乐数位化以来,音频编码格式的演变持续影响着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音频编码是一种通过数据压缩来保存音乐档案的技术,其中一种最近广受欢迎的格式就是先进音频编码(AAC)。这种编码格式由于其卓越的音质与存储效率,特别是成为苹果公司众多产品(如iPhone、iPad等)的标准音乐格式。
AAC旨在成为MP3的后继者。与MP3相比,AAC在相同的位元率下提供了更高的音质。它在1997年被正式标准化,并被纳入MPEG-2和MPEG-4规范中。 AAC的技术特性包括支持多达48个音频通道及多种数据流处理,使其在多媒体应用中展现出色的表现。
AAC利用修改的离散余弦变换(MDCT)算法进行压缩,这为其提供了比MP3更高的压缩效率。
这种编码方式使得AAC能够在较低的比特率下保留音质。同时,AAC在设计上考虑了音频的各种特征,能够更灵活地处理音频信号中的冗余和感知无关的部分。
虽然MP3在之前的音乐数位化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AAC在技术上优于MP3,提供更多的采样率选择和更好的音质。 AAC的编码效率在编码静止信号和瞬态信号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使得在低位元率也能保留良好的音质。
AAC的改进包括支持从8 kHz到96 kHz的多种取样频率,支援多达48个通道的音频。
AAC作为苹果产品的标准音格式被广泛应用于iPhone、iPod、iPad等设备。此外,它也兼容许多其他设备,如PlayStation、Nintendo、各类数位音频播放器等。这种广泛的支援使得AAC成为了一个在音频品质和压缩效率上的诱人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AAC的标准亦在不断的演进中。从最初的AAC到HE-AAC和最新的xHE-AAC,AAC技术的延伸将继续提高其在低比特率音频中的表现。这不仅使得音乐串流服务的音质不断提升,也使得用户的聆听体验愈加丰富。
AAC的未来发展会如何影响我们的音乐聆听习惯,以及我们是否会见证另一种编码格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