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解剖结构中,Atlas(C1)是脊椎中最上面的(第一)颈椎,位于颈部。这根骨头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巨人Atlas命名,正如Atlas承受着天谷的重量,第一颈椎则支持着人类的头颅。然而,「Atlas」这一术语最初是在古罗马用来指代第七颈椎(C7),因其承载重物的作用。而在希腊神话中,Atlas被惩罚要承担天谷的重量。古老的艺术作品中,Atlas的形象往往展示着一个天球位于他脖子的根部,也就是C7部位。约在1522年,解剖学家决定将第一颈椎称为Atlas。学者们认为,这一名称的转变反映了男性的负担从肩膀转移到了头部,人类真正的负担不再是物理的重量,而是思考的重担。
Atlas是顶端脊椎,并且下方的轴椎形成与头骨和脊椎连接的关节。
Atlas和Axis是专门的脊椎,设计上允许比普通脊椎更大的运动范围,负责头部的点头和旋转运动。 atlanto-occipital关节使得头部可以在脊椎上上下点头,而dens则作为一个枢纽,允许Atlas和其附着的头部在Axis上进行侧向的旋转。 Atlas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没有骨体,这一部分已经与下方的脊椎融合。 Atlas呈环状,主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质量组成。
前弓形成环的约五分之一:其前表面是凸起的,中心有前结节用于连接长颈肌并附着前纵韧带;后方是凹的,并标记有一个光滑的椭圆形或圆形关节面(fovea dentis),用于与轴椎的齿突(dens)关节。上和下边缘分别连接前atlas-occipital膜和前atlas-axis韧带。
后弓形成约两分之五的环的周长:其后端为后结节,为一个小的脊突的残余,提供了为小后直肌和项韧带起源的地方。后弓的上面和后面呈现出圆边,用于连接后atlas-occipital膜。
侧质量是Atlas最坚固的部分,用来支撑头部的重量。每个侧质量都有两个关节面,分别是上面和下面的面。上面面大且椭圆凹陷,透过与颅骨的关节形式适应头部的点头运动,而下面面则圆形,并且与Axis骨进行关节以允许头部的旋转运动。
每个上面面内侧边缘下方都有一个小结节,连接横atlantal韧带,这根韧带划分了椎孔为两个不等的部分。前部为较小的部分接收齿突,后部则传递脊髓及其膜。
横突庞大;它们从侧质量向外和向下延伸,并用于肌肉的附着,以帮助旋转头部。前后结节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横突孔,以供血管通过。
Atlas通常由三个中心进行骨化,其中一个在每个侧质量中出现。通常在胎儿的第七周开始,出生时骨块在后方由一段狭窄的软骨分隔。第三到第四年间它们会直接结合。
Atlas的功能在于其对肌肉的附着以及对头部的支持。其横突和结节提供多个肌肉附着点,帮助进行头部的运动。
C1骨折有五种类型,根据Levine分类法进行归类。例如,由于猛烈的鞭打伤害,可以造成颈椎的骨折,这可能导致脊髓损伤,从而导致瘫痪或死亡。尤其是C2的脊椎,因其解剖学的重要性,错位可能导致外部负担重的后果。
Atlas的解剖学使它成为我们头部和脊椎之间关键的连接点,并且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转变代表着人类思想负担的提升。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Atlas在我们生活中所承担的这一转变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