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报到百万级发行量:德国报纸在荷兰的秘密成功是什么?

在二战期间,德国在荷兰的占领下,《德国报纸在荷兰》成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刊。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在最高时期达到了百万级别,影响范围却并未如理想般能够深入荷兰民众的心中。究竟为什么这份德国报纸能有如此轰动的成功,而其实际影响力却有限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报纸在荷兰》的历史、发行及其影响力,以解析其背后的秘密。

历史回顾

《德国报纸在荷兰》成立于1940年,它是在德国对荷兰进行占领后的产物。这份报纸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影响荷兰民众,尤其是德国人在此地的日常看法。

“DZN的设立目的是为了竞争当时在荷兰的其他报纸,并希望能够发挥其重要的影响。”

报纸的初始发行量仅有30,000份,然而透过德国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操控,发行量迅速增长。 1942年时,《德国报纸在荷兰》的发行量已达到54,500份,此时的竞争环境也相对简化,因为其它报纸因战争逐渐消失或合并。

内容与格式的设计

《德国报纸在荷兰》在内容和格式上也受到德国本地报纸的影响。报纸分为政治、经济、体育等部分,并且表现出高水准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

“瑞士以及德国其它地区的报导,为《德国报纸在荷兰》提供了强有力的新闻支持。”

尽管报纸在内容上试图提供有关荷兰的报导,但其实际上却主要集中于德国和占领政策的宣传。对于荷兰的报导往往显得空洞,且较少关注当地民众的真实状况。

影响力及其限制

尽管《德国报纸在荷兰》的发行量曾经达到百万级,却难以引起荷兰民众的广泛注意。对荷兰人而言,这份报纸始终被视为德国的 propaganda 工具,无法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

“基本上荷兰人对于这份报纸的接受度极低,可能和他们对自己国内新闻界的不满有关。”

相对于许多盛行的嬉笑性报纸或是广播节目,这份报纸的面貌显得更加呆板,其吸引力远远不及。例如,在1944年,一份专为荷兰民众设计的讽刺新闻《De Gil》的发行量却能够超过《德国报纸在荷兰》,后者的种种尝试可见一斑。

结论

综观《德国报纸在荷兰》的历程,其成功的外在因素和德国政府的支持无疑为其奠定了基础,然而内部的宣传失误和荷兰人对其的高度警觉却使得最后的影响力受限。这份报纸在当时的荷兰究竟能够获得多少人的青睐,真的能做到影响荷兰民众的心智吗?

Trending Knowledge

为什么德国在荷兰的报纸被称为“德国的第五纵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荷兰,德国语报纸《德意志报》(Deutsche Zeitung in den Niederlanden, DZN)的出现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及讨论。这份报纸的目的是影响荷兰公众,特别是居住在该国的德国人,以及试图操控对德国的看法,因而被誉为“德国的第五纵队”。 历史背景 《德意志报》并不是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诞生的。该报纸于1940年6月5日
德国报纸如何在二战时期影响荷兰人的心智与观念?
在二战时期,德国报纸《德意志报》(Deutsche Zeitung in den Niederlanden,简称DZN)成为了德国占领下的荷兰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虽然其主要读者群并非荷兰民众。该报纸的发行时期为1940年至1945年,意在影响荷兰公众的心智与观念,尤其是对于当时德国的理解和接受度。在政治与文化的双重推动下,DZN尝试透过其内容来塑造民众对德国的看法,然而这一努力的成效却是值得怀疑的
被占领的荷兰:德意志报纸如何试图改变公共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报纸《Deutsche Zeitung in den Niederlanden》(DZN)于1940年6月5日创立,并在德国占领荷兰的五年间持续发行,直至1945年5月5日德国投降。该报纸的主要目标是影响荷兰的公共舆论,特别是居住在荷兰的德国人,以促进纳粹政府的意图。 DZN的创建不仅是为了发布资讯,也是想要打击当时荷兰本地媒体的影响力。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