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引入的公平原则(Fairness Doctrine)旨在要求广播许可持有者在播出中呈现公共重要性之争议议题,并公平反映不同观点。这一政策在1987年被废除后,引发了对其重新引入的呼声。然而,随着这一原则的消失,美国的政治极化似乎也随之加剧,这使人们不禁思考:这一政策的废除究竟是如何在当今政治环境中影响我们的?
公平原则的两个基本要素要求广播商在其播出中涵盖一定比例的公共议题,并呈现对于这些议题的对立观点。
公平原则最初的目的是保障观众接触到多样的观点。在此之前,美国的广播业界存在着一种对于公共意见的片面报导,这促使FCC在1941年做出了一项关于保持中立的裁决。然而,随着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一政策被逐渐改变。尤其在1969年,当美国最高法院在「瑞德狮子广播公司诉FCC」案中支持FCC的这一政策时,法院认为,这是一种对于公共知识与多元表达权的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平原则的执行变得不那么严格。在1987年,FCC终于决定废除这一政策,部分学者将这次废除视为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转变的结果。许多人认为,这一政策的终结助长了极右派的崛起,并推动了对立声音的扩大,从而导致美国政治的分裂。
废除公平原则后,许多之前受到规范的广播内容开始表现出更为极端与单向的观点,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公共讨论的多元性。
在政治上的杠杆作用下,许多行政机构曾利用公平原则来反制其政敌的言论。公平原则的存在本该保障公共知识,而不是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对于政党之间的攻防,其中的诸多案例皆显示出公平原则被用以对抗不利的政治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后,许多立法者仍然希望能够恢复这一政策。 2005年,美国国会便曾提出恢复公平原则的法案,尽管最后未能形成共识。但这一提议也彰显了目前政治环境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于如何进行媒体报导和公共讨论的重要性。
当前的政治讨论中,媒体不仅是资讯来源,更存在着塑造政治认同、影响公众观点的职能。
这一切的演变表明,无论是因为政策的变动还是媒体环境的变化,公众对资讯的需求和媒体如何满足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朝着单一观点发展,这不仅影响了资讯的传递,也在加剧社会的两极化。
在政策思想与新闻实践之间,公平原则的消失似乎是众多因素下的聚合体,这些因素影响了当前美国的政治生态。究竟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政治两极化的挑战,还是说会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共识和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