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在血浆中发现的环形(环状)五聚体蛋白,其浓度会因发炎而上升。这种急性期蛋白源自肝脏,在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时增加。 CRP的生理作用是结合表面表达的溶血磷脂酰胆碱,这些表面主要存在于死亡或受损的细胞(以及一些类型的细菌)上,进而通过C1q激活补体系统。
CRP由肝脏合成,并受巨噬细胞、T细胞及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所释放的因子影响。作为小五聚蛋白家族的成员,CRP在急性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最早被识别的模式识别受体(PRR)。
CRP的历史始于1930年Tillett和Francis的发现,最初被认为可能是一种病原体分泌物,后来的研究证明了其是肝脏合成的天然蛋白。
CRP的合成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初步的刺激通常来自于感染、创伤或肿瘤等情况,这些刺激会导致巨噬细胞及脂肪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从而促使肝脏合成CRP。进一步的,这种蛋白质在血清中以稳定的五聚体结构存在,通常呈盘状形态。
CRP透过结合细菌细胞表面的磷胆碱来介导补体系统的激活,这促进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帮助清除坏死和凋亡的细胞及细菌。 CRP的这一机制虽然能够促进细胞的废弃,但对于潜在可再生的缺血/缺氧细胞来说,也可能导致它们过早死亡。
此外,CRP能够结合Fc-gamma受体IIa,这对于IgG类抗体的结合也具关联。 CRP的急性期反应是由于IL-6等细胞因子的增加,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肝脏合成CRP和纤维蛋白原。该过程大大增强了先天免疫的防御能力,保护我们不受各种感染的侵害。
通常的CRP测量方法仅能检测到10至1000 mg/L的CRP水平,而高敏感性CRP(hs-CRP)则可以检测到0.5至10 mg/L的范围。 hs-CRP被用作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标记,当其超过3 mg/L时,则被视为高风险,但低于1 mg/L时则为低风险。在许多情况下,CRP的快速测量比hs-CRP便宜且便利。
CRP主要作为发炎的标记物进行诊断。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其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或治疗效果。当发炎或感染存在时,CRP的浓度可以迅速上升至500 mg/L以上,显示它在急性炎症中的重要性。
然而,CRP的升高并不特异于任何特定疾病,因此它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应用仍需结合其他参数,如胆固醇水平及糖尿病等因素。
随着对CRP的理解逐渐深入,科学家们正探讨其在各种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对CRP及其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的研究持续进行,已经显示其在影响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多种炎症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 CRP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标记,而是参与了生物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研究CRP的合成及其在体内的功能不仅有助于医疗诊断,还可能指导未来的治疗策略。最终,我们是否能够充分理解CRP在疾病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