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贫穷被联合国定义为对基本人类需求的严重剥夺,包括食物、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健康、住所、教育和信息。在历史上,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变迁,极端贫穷的定义略有不同。根据2018年的数据,极端贫穷主要是指每日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口。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这一标准是针对2011年的国际价格设定的。这意味着,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全球极端贫穷的状况逐步改善,这无疑反映了随着政策和行动的变化,国际社会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估计,2015年全球约有7.34亿人仍生活在极端贫穷中,这一人数相比1990年的19亿人减少了超过一半。
人们往往低估了这一成就,认为极端贫穷的问题似乎从未得到解决。联合国在2000年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第一项便是「减少极端贫穷和饥饿」,该目标旨在至2015年将极端贫困率减少一半,而这一目标在2010年便已经达成。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终止一切形式的极端贫穷被设定为2030年的重要目标,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在未来几年内,仍持续致力于解决贫穷问题。
在极端贫穷减少的背景下,许多国际因素与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是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繁荣直接促进了贫困的减少。此外,这些国家的社会政策和改革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从而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为了消除贫困,提供良好的治理、法治以及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另方面,许多国际组织的努力,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各国政府的合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为改善贫困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机构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尽管全球极端贫穷人数有所下降,但许多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弱势国家经常面对政治冲突和经济动荡,这会阻碍贫困减少的进程。国内的不平等也会使即便是经济增长迅速的国家,贫困的根源依然无法得到根除。
「改善脆弱国家的治理结构和社会福利,将是未来消除极端贫穷的关键。」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到2021年,全球约710百万人仍然生活在极端贫穷的状况下。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过去20年来,贫穷的减少在许多国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有些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问题依然严峻。若想持续下降,亟需国际社会的广泛协作与努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们对于消除极端贫穷的希望愈发强烈,许多国际努力已经开始展现成果。然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我们不能忽视那些仍然生活在极端贫穷中的人。这使我们不禁思考:在下个十年中,我们能否继续这一趋势,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极端贫穷归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