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债券,即非投资级别债券,因其相对较低的信用评级,因此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随着全球市场的变化,这些债券的收益率预示着潜在的财务危机。根据市场数据,至2024年,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甚至高于美国国债,这意味着投资者必须为风险支付更高的价格。
由于其较低的信用评级,高收益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比投资级别债券更大的风险。这些债务大多具有违约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发行者可能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或本金。
高收益债券的长期违约率平均约为5%。在1989年至1990年的流动性危机时期,违约率范围为5.6%至7%;而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违约率攀升至接近9%。
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商业环境的动荡,这进一步增加了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不同的负责投资的机构,例如养老金基金、共同基金和银行,往往是这类债券的主要购买者,这反映了市场上风险承担意愿的变化。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高收益债券的总额约为1.8万亿美元,占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的16%。
2020年,新发行的高收益债券金额达到4350亿美元,2023年预计增至5050亿美元。主要市场指数包括ICE美国高收益总回报指数及Bloomberg Barclays美国公司高收益总回报指数等。
随着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需求增加,一些投资者选择专注于评级在BB和B级的证券,而其他则偏向于较低品质的CCC级和困境债务,这些债务的报酬率通常会超过基准政府债券1,000个基点。
最初的投机级别债券是那些在发行时被评为投资级别但后来信用评级下降的债券,这些被称为「堕落天使」。在1980年代中期,投资银行家迈克尔·米尔肯率先意识到这些债券的价值被低估,并开始创造用于杠杆收购(LBO)和敌意收购的新类型高收益债务。
许多被收购的公司承担了高负债比率,这影响了其财务灵活性,通常在收购交易中负债与净值比率可达6:1,这引发了对于金融杠杆使用的经济及社会后果的争议。
高收益债券有时被再打包进入担保债务义务(CDO),这可以提高其高级部分的信用评级以符合机构投资者的要求。当这样的CDO背后的资产质量存疑时,市场流动性下降会使其成为「有毒债务」。
持有这类有毒资产的银行在2007年至2009年的次贷危机中面临重创,彭博社报导指出多个投资银行因而解散。
在这次危机中,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寻求国会拨款以购买这些资产,防止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购买有毒资产的计划引发了经济学者的广泛争论。
尽管高收益债券为投资者获得较高回报的机会,但其潜在的违约风险不容忽视。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者需要仔细考量这些风险,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在面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高收益债券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