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在2021年达到约1100万,比1997年大幅增加。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反映了许多已开发国家的相似趋势,根据调查,1997年的糖尿病患者约为690万,至2007年增至890万,最终到2021年突破1100万。这一变化不仅与基因有关,更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且全球化和西方化的饮食模式改变,无疑成为糖尿病潮的隐秘推手。
研究表明,东南亚糖尿病的易感性受制于基因突变,然而这些基因本身并不足以解释疾病的爆发。特别是在日本,西方饮食中的高升糖指数食品逐渐取代传统饮食,使得糖尿病风险显著上升。
东南亚的糖尿病易感性受到多重基因变异的影响,这些基因控制着身体的多个系统。随着亚洲地区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在食用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米饭)后,导致大部分日本人血糖水准的显著提高。
年龄和性别是追踪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变数。然而,环境中的变数,如吸烟和饮酒习惯,亦不可忽视。在1980年代,日本的吸烟率接近40%,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吸烟率在2020年已降至约16%。这一变化显示出吸烟与糖尿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吸烟不仅导致胰岛素阻抗,还会降低胰岛素的分泌。
多项糖尿病研究正努力解析日本人群体中糖尿病易感性基因的类别与数量。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量化性状位点(QTLs)的方法,研究团队发现特定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各族群的疾病风险存在显著差异。例如,TCF7L2基因在日本人群中的风险等位基因频率仅为4%,相比之下,欧洲及其后裔人群达到21%。
一些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体,如CDKAL1、IGF2BP2和HHEX,在日本人中也被发现,但它们的风险等位基因频率与白人群体显著不同。这突显了各民族之间在基因易感性上的差异。
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DR)在某些人群中更为普遍。最近的研究使用GWAS探索日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DR易感性,并发现SNP rs12630354与视网膜病变存在显著关联。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进一步阐述了基因如何影响疾病风险。
随着全球饮食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亚洲地区面临的健康挑战未来可能更加剧烈。如何改善饮食习惯以应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是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是否能有效寻找和施用解决方案,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