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状白斑”可能透露的健康警告:为什么它与HIV/AIDS关联密切?

毛状白斑(Hairy leukoplakia)是一种出现在舌侧的白色斑块,伴随有波状或毛茸茸的外观。这种病变是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简称EBV)所引起,通常发生于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感染第四代免疫缺乏病毒/获得性免疫缺乏症(HIV/AIDS)的人。这个白色病变无法被刮掉,虽然它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但它的外观可能对潜在健康状况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症状与体征

毛状白斑的病变本身通常没有任何相关症状,但免疫抑制的根本原因可能会伴随多种症状和体征。这种病变几乎专门出现在舌的侧面,虽然在少数情况下,它可能也出现在颊部粘膜、软颚、咽喉或食道。病变的大小可能会扩展到舌的背部,其质地呈垂直皱折状或厚重毛茸状的外观。

病因

毛状白斑的白色外观是由于角质增生(过度产生角蛋白)和上皮增生引起的。致病因子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这也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经过初次感染后,该病毒会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隐藏",通过潜伏性感染B淋巴细胞来逃避免疫系统。正常免疫系统会控制病毒在口咽的裂解性感染,而在免疫功能失调的宿主中,则会以毛状白斑的形式表现出来。

毛状白斑通常出现在HIV/AIDS患者中,而罕见的病例则与其他免疫功能不全的情况有关,如接受移植的患者。

诊断

毛状白斑无法被擦拭掉,与其他常见口腔白色病变(如伪膜性念珠菌病)有明显区别,这对于诊断十分有帮助。毛状白斑的诊断主要以临床检查为主,但可以通过膺品在病变组织中证明EBV的存在(例如利用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或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辅助诊断。如果患者已知感染HIV,则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测试,因为两者之间的关联已经得到广泛认识。

分类

在HIV病的口腔病变分类中,毛状白斑被归为"与HIV感染强相关的病变"(第一组)。毛状白斑的发生几乎专门位于舌部,它的名称与毛茸茸的舌头相似,但这两者是不同的病症,且有着不同的病因。

治疗

由于毛状白斑是良性的,因此不需要治疗。然而,患者可能因外观而感到美观上的困扰。这种病变通常在使用高剂量的阿昔洛韦或杰那可恢复后迅速解决,但在停止治疗或免疫功能恶化时会再次复发。

毛状白斑的复发可能是指高度活跃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变得无效的信号。

预后

尽管口腔病变本身是良性和自限性的,但免疫抑制的根本原因却未必如此。毛状白斑伴随HIV/AIDS出现时,通常预示着不良的预后,代表严重的免疫抑制和疾病的进展。

流行病学

毛状白斑是HIV/AIDS最常见的口腔表现之一,常常与口腔念珠菌病一起出现,并且是由EBV引起的最常见的HIV/AIDS相关病症。一般来说,这种病变更常见于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则相对少见。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毛状白斑的发生率会提高,其出现可能意味着HIV病情向AIDS进展。

历史背景

毛状白斑最早由德博拉·格里斯潘和约翰·S·格里斯潘于1984年发现,并于1985年确立了它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联系。虽然初期并没有想到毛状白斑与HIV/AIDS之间的联系,但随着科学对该疾病的理解加深,这一点逐渐得以确认。

研究方向

有建议将毛状白斑根据其病因重新命名为“EBV白斑”,以更准确地反映其病因。

毛状白斑的出现是否应该成为我们对健康状况和免疫系统状态的警示信号呢?

Trending Knowledge

为什么你的舌头上会出现“毛茸茸”的白色斑块?这是什么神秘疾病?
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口腔病变可能往往被忽视。但当你的舌头上出现了“毛茸茸”的白色斑块时,这可能是毛状白斑症(Hairy Leukoplakia)的征兆,这是一种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引起的病症。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特别是HIV/AIDS患者,虽然它本身是良性的,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blockquote> 毛状白
如何辨识“毛状白斑”与其他口腔白色病变的不同?揭开诊断的秘密!
口腔内出现白斑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当这些斑点的外观相似时。毛状白斑,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中,常常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然而,它又与其他口腔白色病变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将探讨毛状白斑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口腔病变的辨识方法。 毛状白斑的特征 毛状白斑通常形成在舌头的侧面,其外观呈现为奔毛状的白色斑块。这种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爱比氏病毒(EBV)的感染,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尤其是
EB病毒如何在免疫系统薄弱时引发口腔毛状白斑?探索其致病机制!
口腔毛状白斑(Hairy leukoplakia)是一种出现在舌侧面,表面呈现皱褶或毛状的白色病变。它是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引起,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薄弱的人群中,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患有获得性免疫缺乏症(AIDS)的人。这种白斑无法轻易擦掉,称之为良性病变,虽然不需要治疗,但其外观可提供对潜在病情的诊断及预后资讯。 <blockquote>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