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食物过敏的影响,而小麦过敏则是较为罕见但却相当困扰的过敏反应。根据2012年日本的一项研究,成年人小麦过敏的发病率约为0.21%。但小麦过敏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多种过敏原,并且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小麦过敏可能是一个误称,因为小麦中存在很多过敏成分,例如胺基酸抑制剂、谷蛋白和醇蛋白。」
根据研究,已有27种潜在的小麦过敏原被成功鉴定出来。通常,过敏反应主要是针对小麦的种子储存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导致不同的反应,甚至相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人体内也可能引发不同的症状。
小麦过敏原大多是蛋白质,包括种子储存蛋白。这些蛋白质可分为四大类:白蛋白、球蛋白、醇蛋白和谷蛋白。其中,醇蛋白又被称作麸质,这也是导致麸质不耐症的主要成分。
「在小麦中,醇蛋白被称为谷蛋白,这些蛋白质的组成影响着过敏反应的程度。」
有研究指出,麸质过敏与麸质滥用症(Celiac Disease)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过敏细胞和抗体的不同,还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严重性。对许多人而言,暴露在水解小麦蛋白中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
小麦过敏的症状类似于其他食物过敏或呼吸道过敏。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痒疹、腹痛、恶心等,常常伴随着运动或使用某些药物时加剧。然而,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却是小麦过敏患者中的一个更为严重的现象,这需要特别的注意与管理。
「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WDEIA)与小麦中的谷蛋白有密切关系,这需要患者在运动前避免摄入小麦。」
此外,研究表明小麦过敏可能会与某些自体免疫疾病有关联,例如类风浊关节炎(RA),这使得小麦过敏的影响不单止于消化系统,还会波及其他系统性健康问题。
正确的诊断小麦过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过敏测试可能无法检测所有类型的过敏反应,导致了潜在过敏的漏诊。因此,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人出现与小麦过敏有关的多种症状,则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是必须的。
「小麦过敏的管理包括完全避免含有小麦或其他含有麸质的谷物的食物。」
对于极度过敏的人而言,一旦摄入了小麦产品,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使用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来预防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来应急。
对于小麦过敏者,市场上有许多可替代的小麦的谷物如米粉、玉米粉、藜麦粉等,这些替代品能够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引发过敏的风险。
随着对小麦过敏的认识日益提高,社会也在逐步改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理解。究竟我们对于身边的食物过敏原了解有多少,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与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