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过敏是一种通常表现为食物过敏的过敏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因职业暴露而产生接触性过敏。虽然此过敏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小麦过敏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或不完全是由这些抗体引发的,并且可能涉及肥大细胞的反应。根据2012年日本的一项研究,成人的小麦过敏发病率约为0.21%。但小麦过敏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因为小麦中的过敏原成分繁多,各种用途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研究显示,小麦中有多达27种潜在的过敏原,这些过敏原主要源自小麦种子的储存蛋白。
绝大多数小麦过敏原都是蛋白质,包括四种类型的种子储存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有关小麦的过敏,特别是与麸质相关的过敏,处在焦点的是醇溶性蛋白中的麸质,特别是胚乳中的麸质成分。
与麸质过敏相关的醇溶性蛋白是 gliadins。这些 gliadins 和 glutenins 组成了导致乳糜泻的经典麸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免疫细胞和抗体类型将麸质过敏与乳糜泻区分开来。
在小麦过敏中,醇溶性蛋白 (gliadins) 通常与较严重的过敏反应相关,而谷蛋白引起的过敏通常相对较轻。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了 γ-gliadin 的亚型基因,这为识别小麦过敏提供了支持。
呼吸道过敏尤其在食品服务工作者之中显现,因此小麦的花粉和草过敏与这种情况息息相关。对小麦的过敏症状与其他草类作物的过敏存在重叠,这意味着几种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
最近的研究指出,某些小麦蛋白质的水解会增加过敏反应,这是因为水解后的产品可能暴露出潜在的过敏原。
小麦过敏的症状与其他食物过敏或呼吸道过敏相似,包括皮肤痒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尤其小麦依赖性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WDEIA)相对常见,症状重叠时可能更加严重。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湿疹、荨麻疹、腹痛及恶心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确诊小麦过敏可能需要特定的考量。 Omega-5 gliadin 是最强的小麦过敏原,特别需要提取和部分消化来检测。此外,某些过敏测试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小麦过敏反应,导致忽略潜在症状。
管理小麦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完全避免任何含有小麦及其他含有麸质的谷物的食物。对于部分对麦过敏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耐受度选择替代谷物,例如燕麦、米粉等来替代小麦产品。
对于不小心食用小麦产品的过敏患者,抗组胺药物如抗组织胺剂或类固醇药物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小麦过敏的复杂性和各种不同的过敏引发因素,我们不禁要思考:小麦过敏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尚未被发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呢?